2024年广东高考650到680分左右物理可以报考哪些大学(能上什么学校)
更新时间:2025-03-05 10:22:59 来源:中考助手网 www.zhongkaohelp.com广东高考650到680分左右物理可以报考哪些大学,选大学之前需要考虑什么?不同分数段的考生应该如何选学校和专业?报考前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对未来就业的预期做出总体规划,本文孙老师把广东高考650到680分左右物理可以报考哪些大学的数据信息整理给大家,具体2023年的这个分数考生可以在高考升学网上查询今年可以上的所有大学。
一、广东高考650到680分物理左右可以上什么大学
根据广东高考招生考试网站最新公布的历年数据,大家可以知道广东高考物理650到680分能上的大学名单具体有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大学医学部、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浙江大学、浙江大学医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
二、广东高考650到680分物理能上什么学校名单一览表
序号 | 大学名称 | 办学性质 | 年份 | 科目 | 省份 | 最低分数 | 最低位次 | 批次 |
---|---|---|---|---|---|---|---|---|
1 | 北京大学医学部(物理+不限) | 公办 | 2021 | 物理 | 广东 | 674 | 499 | 本科 |
2 | 北京大学医学部(物理+化学) | 公办 | 2021 | 物理 | 广东 | 675 | 447 | 本科 |
3 | 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不限) | 公办 | 2022 | 物理 | 广东 | 660 | 961 | 本科 |
4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物理+化学) | 公办 | 2022 | 物理 | 广东 | 675 | 251 | 本科 |
5 | 浙江大学(物理+不限) | 公办 | 2021 | 物理 | 广东 | 673 | 538 | 本科 |
6 | 浙江大学医学院(物理+(化学或生物学)) | 公办 | 2022 | 物理 | 广东 | 657 | 1283 | 本科 |
7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物理+不限) | 公办 | 2021 | 物理 | 广东 | 661 | 1384 | 本科 |
8 | 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化学或生物学)) | 公办 | 2022 | 物理 | 广东 | 652 | 1812 | 本科 |
9 | 上海财经大学(物理+不限) | 公办 | 2021 | 物理 | 广东 | 650 | 2955 | 本科 |
10 | 上海财经大学(物理+不限) | 公办 | 2021 | 物理 | 广东 | 657 | 1889 | 本科 |
三、近三年广东高考650到680分物理可以上的大学名单
1、2022年广东高考物理650到680分数可以上的大学名单一览表
序号 | 大学名称 | 办学性质 | 年份 | 科目 | 省份 | 最低分数 | 最低位次 | 批次 |
---|---|---|---|---|---|---|---|---|
1 | 北京大学医学部(物理+不限) | 公办 | 2022 | 物理 | 广东 | 665 | 681 | 本科 |
2 | 北京大学医学部(物理+不限) | 公办 | 2022 | 物理 | 广东 | 669 | 451 | 本科 |
3 | 北京大学医学部(物理+化学) | 公办 | 2022 | 物理 | 广东 | 672 | 344 | 本科 |
4 | 复旦大学(物理+化学) | 公办 | 2022 | 物理 | 广东 | 669 | 452 | 本科 |
5 | 复旦大学(物理+不限) | 公办 | 2022 | 物理 | 广东 | 671 | 376 | 本科 |
6 | 复旦大学医学院(物理+(化学或生物学)) | 公办 | 2022 | 物理 | 广东 | 661 | 897 | 本科 |
7 | 复旦大学医学院(物理+(化学或生物学)) | 公办 | 2022 | 物理 | 广东 | 676 | 220 | 本科 |
8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化学) | 公办 | 2022 | 物理 | 广东 | 663 | 788 | 本科 |
9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不限) | 公办 | 2022 | 物理 | 广东 | 665 | 660 | 本科 |
10 | 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不限) | 公办 | 2022 | 物理 | 广东 | 660 | 961 | 本科 |
11 | 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不限) | 公办 | 2022 | 物理 | 广东 | 674 | 279 | 本科 |
12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物理+化学) | 公办 | 2022 | 物理 | 广东 | 662 | 799 | 本科 |
13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物理+化学) | 公办 | 2022 | 物理 | 广东 | 675 | 251 | 本科 |
14 | 中国人民大学(物理+不限) | 公办 | 2022 | 物理 | 广东 | 665 | 644 | 本科 |
15 | 中国人民大学(物理+化学) | 公办 | 2022 | 物理 | 广东 | 665 | 673 | 本科 |
16 | 南京大学(物理+不限) | 公办 | 2022 | 物理 | 广东 | 662 | 845 | 本科 |
17 | 南京大学(物理+化学) | 公办 | 2022 | 物理 | 广东 | 665 | 643 | 本科 |
18 | 浙江大学(物理+不限) | 公办 | 2022 | 物理 | 广东 | 670 | 421 | 本科 |
19 | 浙江大学(物理+(化学或生物学)) | 公办 | 2022 | 物理 | 广东 | 671 | 366 | 本科 |
20 | 浙江大学医学院(物理+(化学或生物学)) | 公办 | 2022 | 物理 | 广东 | 657 | 1283 | 本科 |
21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物理+不限) | 公办 | 2022 | 物理 | 广东 | 654 | 1623 | 本科 |
22 | 北京师范大学(物理+不限) | 公办 | 2022 | 物理 | 广东 | 653 | 1676 | 本科 |
23 | 北京师范大学(物理+化学) | 公办 | 2022 | 物理 | 广东 | 656 | 1407 | 本科 |
24 | 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化学或生物学)) | 公办 | 2022 | 物理 | 广东 | 652 | 1812 | 本科 |
25 | 中山大学(物理+化学) | 公办 | 2022 | 物理 | 广东 | 659 | 1033 | 本科 |
26 | 中山大学(物理+化学) | 公办 | 2022 | 物理 | 广东 | 662 | 838 | 本科 |
27 | 四川大学(物理+化学) | 公办 | 2022 | 物理 | 广东 | 651 | 1952 | 本科 |
28 | 四川大学(物理+(化学或生物学)) | 公办 | 2022 | 物理 | 广东 | 657 | 1264 | 本科 |
29 | 中南大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学) | 公办 | 2022 | 物理 | 广东 | 660 | 1022 | 本科 |
2、2021年广东高考物理650到680分数可以上的大学名单一览表
序号 | 大学名称 | 办学性质 | 年份 | 科目 | 省份 | 最低分数 | 最低位次 | 批次 |
---|---|---|---|---|---|---|---|---|
1 | 北京大学医学部(物理+不限) | 公办 | 2021 | 物理 | 广东 | 663 | 1247 | 本科 |
2 | 北京大学医学部(物理+不限) | 公办 | 2021 | 物理 | 广东 | 674 | 499 | 本科 |
3 | 北京大学医学部(物理+化学) | 公办 | 2021 | 物理 | 广东 | 675 | 447 | 本科 |
4 | 复旦大学(物理+化学) | 公办 | 2021 | 物理 | 广东 | 674 | 493 | 本科 |
5 | 复旦大学(物理+不限) | 公办 | 2021 | 物理 | 广东 | 676 | 372 | 本科 |
6 | 复旦大学医学院(物理+(化学或生物学)) | 公办 | 2021 | 物理 | 广东 | 663 | 1228 | 本科 |
7 | 复旦大学医学院(物理+(化学或生物学)) | 公办 | 2021 | 物理 | 广东 | 680 | 263 | 本科 |
8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化学) | 公办 | 2021 | 物理 | 广东 | 669 | 783 | 本科 |
9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不限) | 公办 | 2021 | 物理 | 广东 | 670 | 723 | 本科 |
10 | 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不限) | 公办 | 2021 | 物理 | 广东 | 666 | 998 | 本科 |
11 | 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不限) | 公办 | 2021 | 物理 | 广东 | 675 | 412 | 本科 |
12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物理+化学) | 公办 | 2021 | 物理 | 广东 | 674 | 496 | 本科 |
13 | 中国人民大学(物理+不限) | 公办 | 2021 | 物理 | 广东 | 671 | 629 | 本科 |
14 | 南京大学(物理+不限) | 公办 | 2021 | 物理 | 广东 | 668 | 794 | 本科 |
15 | 南京大学(物理+化学) | 公办 | 2021 | 物理 | 广东 | 670 | 684 | 本科 |
16 | 浙江大学(物理+不限) | 公办 | 2021 | 物理 | 广东 | 673 | 538 | 本科 |
17 | 浙江大学(物理+(化学或生物学)) | 公办 | 2021 | 物理 | 广东 | 678 | 313 | 本科 |
18 | 浙江大学医学院(物理+(化学或生物学)) | 公办 | 2021 | 物理 | 广东 | 661 | 1418 | 本科 |
19 | 浙江大学医学院(物理+化学) | 公办 | 2021 | 物理 | 广东 | 663 | 1265 | 本科 |
20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物理+不限) | 公办 | 2021 | 物理 | 广东 | 661 | 1384 | 本科 |
21 | 同济大学(物理+(化学或生物学)) | 公办 | 2021 | 物理 | 广东 | 653 | 2546 | 本科 |
22 | 同济大学(物理+化学) | 公办 | 2021 | 物理 | 广东 | 656 | 2099 | 本科 |
23 | 同济大学(物理+不限) | 公办 | 2021 | 物理 | 广东 | 659 | 1623 | 本科 |
24 | 北京师范大学(物理+不限) | 公办 | 2021 | 物理 | 广东 | 657 | 1913 | 本科 |
25 | 北京师范大学(物理+化学) | 公办 | 2021 | 物理 | 广东 | 660 | 1536 | 本科 |
26 | 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化学或生物学)) | 公办 | 2021 | 物理 | 广东 | 653 | 2463 | 本科 |
27 | 华东师范大学(物理+不限) | 公办 | 2021 | 物理 | 广东 | 651 | 2819 | 本科 |
28 | 上海财经大学(物理+不限) | 公办 | 2021 | 物理 | 广东 | 650 | 2955 | 本科 |
29 | 上海财经大学(物理+不限) | 公办 | 2021 | 物理 | 广东 | 657 | 1889 | 本科 |
30 |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物理+不限) | 公办 | 2021 | 物理 | 广东 | 650 | 2960 | 本科 |
31 | 中南大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学) | 公办 | 2021 | 物理 | 广东 | 663 | 1234 | 本科 |
四、2023年广东高考650到680分左右物理可以报考院校名单简介
1、北京大学医学部
北京大学医学部(简称“北医”)地处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是中国政府创办的第一所西医院校,是国家“211工程”首批建设的高等学校之一,具有百年历史,集教学、科研、医疗为一体,学科覆盖医学门类中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药学、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护理学、医学技术、中西医结合以及理学、工学、教育学、哲学、文学等门类的部分学科。教学贯穿了本科、研究生及继续教育全过程。现有89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2个一级学科点,77个二级学科点),9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一级学科点,81个二级学科点),9个博士后流动站。设有5个学院:基础医学院、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护理学院、医学人文学院。6家直属附属医院、4家共建医院和15家教学医院,承担相关学科的教学、科研、实习任务,并向社会提供医疗保健服务。共有在校学生9965人,其中博士研究生2989人、硕士研究生2568人、本科生4039人
2、复旦大学医学院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简称“复旦上医”)地处上海市徐汇区,创建于1927年,创立时名为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医学院,是中国人创办的第一所国立大学医学院,颜福庆出任首任院长。1932年,独立为国立上海医学院。院训是“正谊明道”,出自《汉书·董仲舒传》: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1939年,因抗战爆发内迁至云南昆明。1940年,辗转迁至四川重庆。1946年,抗战胜利,迁回上海。1952年,更名为上海第一医学院。1959年,被定为全国16所重点高等学府之一。1985年,更名为上海医科大学。2000年,上海医科大学和复旦大学合并办学,组建成为新的复旦大学。2012年,新的上海医学院成立,作为复旦大学党政的派出机构,根据学校的授权,在大医口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发展规划、资源配置、对外交流等方面,行使相对独立的管理权限。2017年,中共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工作委员会成立,是学校党委的派出机构
3、浙江大学医学院
浙江大学医学院位于历史悠久、文化荟萃、包容并蓄的浙江杭州。其前身是由1912年创办的浙江医学专门学校(国人最早自办的西式医学院校)和1945年创设的国立浙江大学医学院合并而成的浙江医学院,1960年升格为浙江医科大学,1999年,在浙江大学并校发展次年,重组成立了浙江大学医学院。融合百年学府气韵,汇集鸿儒大师所成。学院秉承“仁心仁术、求是求新”的院训,以“仁爱、求是、创新、卓越”价值观,在百年岁月长河中书写了波澜壮阔的育人传奇,为社会培育了大量优秀医学人才,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优势特色鲜明、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成绩卓著的一流医学院校。延揽优秀师资,汇聚科学英才。学院切实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现有教授及正高职人员1031人,博士生导师497人,硕士生导师1097人。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含兼职)4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含兼职)5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含特聘、讲座、青年项目)17人,国
4、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由原华中理工大学、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于2000年5月26日合并成立,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和“985工程”建设高校之一,是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校园占地7000余亩,园内树木葱茏,碧草如茵,环境优雅,景色秀丽,绿化覆盖率72%,被誉为“森林式大学”。学校教学科研支撑体系完备,各项公共服务设施齐全。学校学科齐全、结构合理,基本构建起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学科体系。拥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0大学科门类;设有106个本科专业,4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7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5个(内科学、外科学按三级计),国家重点(培育)学科7个。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我校44个学科参评,全部上榜,其中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