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广东高考610到620分左右物理可以报考哪些大学(能上什么学校)
更新时间:2025-03-11 10:25:35 来源:中考助手网 www.zhongkaohelp.com广东高考610到620分左右物理可以报考哪些大学,选大学之前需要考虑什么?不同分数段的考生应该如何选学校和专业?报考前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对未来就业的预期做出总体规划,本文孙老师把广东高考610到620分左右物理可以报考哪些大学的数据信息整理给大家,具体2023年的这个分数考生可以在高考升学网上查询今年可以上的所有大学。
一、广东高考610到620分物理左右可以上什么大学
根据广东高考招生考试网站最新公布的历年数据,大家可以知道广东高考物理610到620分能上的大学名单具体有华中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吉林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西南政法大学、深圳大学、暨南大学、温州医科大学等。
二、广东高考610到620分物理能上什么学校名单一览表
序号 | 大学名称 | 办学性质 | 年份 | 科目 | 省份 | 最低分数 | 最低位次 | 批次 |
---|---|---|---|---|---|---|---|---|
1 | 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化学或生物学)) | 公办 | 2021 | 物理 | 广东 | 620 | 11977 | 本科 |
2 | 华南理工大学(物理+(化学或生物学)) | 公办 | 2021 | 物理 | 广东 | 617 | 13401 | 本科 |
3 | 中央财经大学(物理+不限) | 公办 | 2022 | 物理 | 广东 | 618 | 11418 | 本科 |
4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物理+不限) | 公办 | 2022 | 物理 | 广东 | 612 | 14160 | 本科 |
5 | 吉林大学(物理+化学) | 公办 | 2021 | 物理 | 广东 | 611 | 16765 | 本科 |
6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物理+不限) | 公办 | 2022 | 物理 | 广东 | 614 | 13481 | 本科 |
7 | 西南政法大学(物理+不限) | 公办 | 2022 | 物理 | 广东 | 616 | 12184 | 本科 |
8 | 深圳大学(物理+不限) | 公办 | 2021 | 物理 | 广东 | 619 | 12782 | 本科 |
9 | 暨南大学(物理+不限) | 公办 | 2021 | 物理 | 广东 | 612 | 16466 | 本科 |
10 | 温州医科大学(物理+(化学或生物学)) | 公办 | 2021 | 物理 | 广东 | 615 | 14541 | 本科 |
三、近三年广东高考610到620分物理可以上的大学名单
1、2022年广东高考物理610到620分数可以上的大学名单一览表
序号 | 大学名称 | 办学性质 | 年份 | 科目 | 省份 | 最低分数 | 最低位次 | 批次 |
---|---|---|---|---|---|---|---|---|
1 |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物理+化学) | 公办 | 2022 | 物理 | 广东 | 617 | 11724 | 本科 |
2 |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物理+不限) | 公办 | 2022 | 物理 | 广东 | 620 | 10551 | 本科 |
3 | 哈尔滨工业大学(物理+不限) | 公办 | 2022 | 物理 | 广东 | 613 | 13500 | 本科 |
4 | 北京理工大学(物理+不限) | 公办 | 2022 | 物理 | 广东 | 615 | 12818 | 本科 |
5 | 电子科技大学(沙河校区)(物理+不限) | 公办 | 2022 | 物理 | 广东 | 615 | 12900 | 本科 |
6 | 北京邮电大学(宏福校区)(物理+不限) | 公办 | 2022 | 物理 | 广东 | 610 | 15498 | 本科 |
7 | 中国政法大学(物理+不限) | 公办 | 2022 | 物理 | 广东 | 615 | 12478 | 本科 |
8 | 中国政法大学(物理+不限) | 公办 | 2022 | 物理 | 广东 | 616 | 12302 | 本科 |
9 | 中山大学(物理+化学) | 公办 | 2022 | 物理 | 广东 | 614 | 13023 | 本科 |
10 | 华南理工大学(物理+化学) | 公办 | 2022 | 物理 | 广东 | 613 | 13717 | 本科 |
11 | 华南理工大学(物理+(化学或生物学)) | 公办 | 2022 | 物理 | 广东 | 616 | 12435 | 本科 |
12 | 华南理工大学(物理+不限) | 公办 | 2022 | 物理 | 广东 | 619 | 10671 | 本科 |
13 | 中央财经大学(物理+不限) | 公办 | 2022 | 物理 | 广东 | 618 | 11418 | 本科 |
14 | 四川大学(物理+不限) | 公办 | 2022 | 物理 | 广东 | 612 | 14246 | 本科 |
15 | 四川大学(物理+不限) | 公办 | 2022 | 物理 | 广东 | 614 | 13437 | 本科 |
16 | 四川大学(物理+化学) | 公办 | 2022 | 物理 | 广东 | 618 | 11401 | 本科 |
17 | 北京外国语大学(物理+不限) | 公办 | 2022 | 物理 | 广东 | 614 | 13368 | 本科 |
18 | 上海外国语大学(物理+不限) | 公办 | 2022 | 物理 | 广东 | 613 | 13628 | 本科 |
19 | 山东大学(物理+化学) | 公办 | 2022 | 物理 | 广东 | 613 | 13816 | 本科 |
20 | 山东大学(物理+(化学或生物学)) | 公办 | 2022 | 物理 | 广东 | 614 | 13409 | 本科 |
21 | 山东大学(物理+不限) | 公办 | 2022 | 物理 | 广东 | 616 | 12070 | 本科 |
22 | 中南大学(物理+化学) | 公办 | 2022 | 物理 | 广东 | 614 | 13346 | 本科 |
23 | 中南大学(物理+不限) | 公办 | 2022 | 物理 | 广东 | 620 | 10234 | 本科 |
24 | 湖南大学(物理+化学) | 公办 | 2022 | 物理 | 广东 | 610 | 15124 | 本科 |
25 | 湖南大学(物理+不限) | 公办 | 2022 | 物理 | 广东 | 613 | 13570 | 本科 |
26 | 湖南大学(物理+(化学或生物学)) | 公办 | 2022 | 物理 | 广东 | 613 | 13793 | 本科 |
27 | 重庆大学(物理+化学) | 公办 | 2022 | 物理 | 广东 | 612 | 14175 | 本科 |
28 | 重庆大学(物理+不限) | 公办 | 2022 | 物理 | 广东 | 617 | 11870 | 本科 |
29 | 华东政法大学(物理+不限) | 公办 | 2022 | 物理 | 广东 | 620 | 10356 | 本科 |
30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物理+不限) | 公办 | 2022 | 物理 | 广东 | 612 | 14160 | 本科 |
31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物理+不限) | 公办 | 2022 | 物理 | 广东 | 612 | 14124 | 本科 |
32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物理+不限) | 公办 | 2022 | 物理 | 广东 | 614 | 13443 | 本科 |
33 | 吉林大学(物理+不限) | 公办 | 2022 | 物理 | 广东 | 610 | 15531 | 本科 |
34 | 吉林大学(物理+思想政治) | 公办 | 2022 | 物理 | 广东 | 610 | 15186 | 本科 |
35 | 吉林大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学) | 公办 | 2022 | 物理 | 广东 | 611 | 14796 | 本科 |
36 | 吉林大学(物理+不限) | 公办 | 2022 | 物理 | 广东 | 612 | 14018 | 本科 |
37 | 吉林大学(物理+(化学或生物学)) | 公办 | 2022 | 物理 | 广东 | 612 | 14479 | 本科 |
38 | 吉林大学(物理+不限) | 公办 | 2022 | 物理 | 广东 | 614 | 13254 | 本科 |
39 | 吉林大学(物理+不限) | 公办 | 2022 | 物理 | 广东 | 617 | 11559 | 本科 |
40 | 吉林大学(物理+化学) | 公办 | 2022 | 物理 | 广东 | 618 | 11079 | 本科 |
41 | 华中师范大学(物理+化学) | 公办 | 2022 | 物理 | 广东 | 614 | 13130 | 本科 |
42 | 大连理工大学(物理+不限) | 公办 | 2022 | 物理 | 广东 | 613 | 13656 | 本科 |
43 | 中国农业大学(物理+不限) | 公办 | 2022 | 物理 | 广东 | 610 | 15264 | 本科 |
44 | 中国农业大学(物理+化学) | 公办 | 2022 | 物理 | 广东 | 612 | 14345 | 本科 |
45 | 中国农业大学(物理+(化学或生物学)) | 公办 | 2022 | 物理 | 广东 | 613 | 13836 | 本科 |
46 | 北京科技大学(物理+不限) | 公办 | 2022 | 物理 | 广东 | 610 | 15442 | 本科 |
47 | 北京科技大学(物理+不限) | 公办 | 2022 | 物理 | 广东 | 610 | 15136 | 本科 |
48 | 北京科技大学(物理+(化学或生物学)) | 公办 | 2022 | 物理 | 广东 | 610 | 15625 | 本科 |
49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物理+不限) | 公办 | 2022 | 物理 | 广东 | 614 | 13481 | 本科 |
50 | 南京理工大学(物理+不限) | 公办 | 2022 | 物理 | 广东 | 611 | 14703 | 本科 |
51 | 西南政法大学(物理+不限) | 公办 | 2022 | 物理 | 广东 | 616 | 12184 | 本科 |
52 | 苏州大学(物理+不限) | 公办 | 2022 | 物理 | 广东 | 615 | 12489 | 本科 |
53 | 东北大学(物理+不限) | 公办 | 2022 | 物理 | 广东 | 612 | 14041 | 本科 |
54 | 华东理工大学(物理+(化学或生物学)) | 公办 | 2022 | 物理 | 广东 | 610 | 15555 | 本科 |
55 | 华东理工大学(物理+化学) | 公办 | 2022 | 物理 | 广东 | 610 | 15512 | 本科 |
56 | 北京交通大学(物理+不限) | 公办 | 2022 | 物理 | 广东 | 612 | 14464 | 本科 |
57 | 北京交通大学(物理+不限) | 公办 | 2022 | 物理 | 广东 | 614 | 13274 | 本科 |
58 | 深圳大学(物理+不限) | 公办 | 2022 | 物理 | 广东 | 612 | 14310 | 本科 |
59 | 深圳大学(物理+不限) | 公办 | 2022 | 物理 | 广东 | 614 | 13215 | 本科 |
60 | 陕西师范大学(物理+不限) | 公办 | 2022 | 物理 | 广东 | 612 | 14365 | 本科 |
61 | 兰州大学(物理+化学) | 公办 | 2022 | 物理 | 广东 | 610 | 15616 | 本科 |
62 | 兰州大学(物理+化学) | 公办 | 2022 | 物理 | 广东 | 615 | 12780 | 本科 |
63 | 武汉理工大学(物理+不限) | 公办 | 2022 | 物理 | 广东 | 614 | 13450 | 本科 |
64 | 中国药科大学(物理+化学) | 公办 | 2022 | 物理 | 广东 | 611 | 14953 | 本科 |
65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物理+地理) | 公办 | 2022 | 物理 | 广东 | 611 | 15055 | 本科 |
2、2021年广东高考物理610到620分数可以上的大学名单一览表
序号 | 大学名称 | 办学性质 | 年份 | 科目 | 省份 | 最低分数 | 最低位次 | 批次 |
---|---|---|---|---|---|---|---|---|
1 |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物理+化学) | 公办 | 2021 | 物理 | 广东 | 617 | 13567 | 本科 |
2 |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物理+不限) | 公办 | 2021 | 物理 | 广东 | 620 | 12153 | 本科 |
3 | 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化学或生物学)) | 公办 | 2021 | 物理 | 广东 | 620 | 11977 | 本科 |
4 | 北京邮电大学(宏福校区)(物理+不限) | 公办 | 2021 | 物理 | 广东 | 611 | 16878 | 本科 |
5 | 华南理工大学(物理+化学) | 公办 | 2021 | 物理 | 广东 | 615 | 14591 | 本科 |
6 | 华南理工大学(物理+(化学或生物学)) | 公办 | 2021 | 物理 | 广东 | 617 | 13401 | 本科 |
7 | 西北工业大学(物理+(化学或生物学)) | 公办 | 2021 | 物理 | 广东 | 620 | 12193 | 本科 |
8 | 四川大学(物理+不限) | 公办 | 2021 | 物理 | 广东 | 615 | 14869 | 本科 |
9 | 山东大学(物理+化学) | 公办 | 2021 | 物理 | 广东 | 614 | 15245 | 本科 |
10 | 山东大学(物理+(化学或生物学)) | 公办 | 2021 | 物理 | 广东 | 615 | 14803 | 本科 |
11 | 山东大学(物理+不限) | 公办 | 2021 | 物理 | 广东 | 619 | 12871 | 本科 |
12 | 中南大学(物理+化学) | 公办 | 2021 | 物理 | 广东 | 612 | 16300 | 本科 |
13 | 中南大学(物理+不限) | 公办 | 2021 | 物理 | 广东 | 618 | 12936 | 本科 |
14 | 湖南大学(物理+化学) | 公办 | 2021 | 物理 | 广东 | 614 | 15224 | 本科 |
15 | 湖南大学(物理+(化学或生物学)) | 公办 | 2021 | 物理 | 广东 | 617 | 13487 | 本科 |
16 | 重庆大学(物理+不限) | 公办 | 2021 | 物理 | 广东 | 613 | 15670 | 本科 |
17 | 重庆大学(物理+化学) | 公办 | 2021 | 物理 | 广东 | 615 | 14339 | 本科 |
18 | 重庆大学(物理+不限) | 公办 | 2021 | 物理 | 广东 | 617 | 13422 | 本科 |
19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物理+不限) | 公办 | 2021 | 物理 | 广东 | 611 | 16586 | 本科 |
20 | 中国传媒大学(物理+不限) | 公办 | 2021 | 物理 | 广东 | 611 | 16904 | 本科 |
21 | 中国传媒大学(物理+不限) | 公办 | 2021 | 物理 | 广东 | 615 | 14784 | 本科 |
22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物理+不限) | 公办 | 2021 | 物理 | 广东 | 613 | 15893 | 本科 |
23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物理+不限) | 公办 | 2021 | 物理 | 广东 | 616 | 14261 | 本科 |
24 | 吉林大学(物理+化学) | 公办 | 2021 | 物理 | 广东 | 611 | 16765 | 本科 |
25 | 吉林大学(物理+不限) | 公办 | 2021 | 物理 | 广东 | 611 | 16596 | 本科 |
26 | 吉林大学(物理+思想政治) | 公办 | 2021 | 物理 | 广东 | 612 | 16338 | 本科 |
27 | 吉林大学(物理+(化学或生物学)) | 公办 | 2021 | 物理 | 广东 | 615 | 14480 | 本科 |
28 | 吉林大学(物理+不限) | 公办 | 2021 | 物理 | 广东 | 616 | 14146 | 本科 |
29 | 华中师范大学(物理+不限) | 公办 | 2021 | 物理 | 广东 | 610 | 17319 | 本科 |
30 | 华中师范大学(物理+不限) | 公办 | 2021 | 物理 | 广东 | 616 | 14075 | 本科 |
31 | 华中师范大学(物理+化学) | 公办 | 2021 | 物理 | 广东 | 616 | 14014 | 本科 |
32 | 大连理工大学(物理+不限) | 公办 | 2021 | 物理 | 广东 | 610 | 17371 | 本科 |
33 | 大连理工大学(物理+化学) | 公办 | 2021 | 物理 | 广东 | 613 | 15623 | 本科 |
34 | 大连理工大学(物理+(化学或生物学)) | 公办 | 2021 | 物理 | 广东 | 615 | 14390 | 本科 |
35 | 大连理工大学(物理+不限) | 公办 | 2021 | 物理 | 广东 | 616 | 14118 | 本科 |
36 | 中国农业大学(物理+不限) | 公办 | 2021 | 物理 | 广东 | 615 | 14363 | 本科 |
37 | 中国农业大学(物理+化学) | 公办 | 2021 | 物理 | 广东 | 615 | 14392 | 本科 |
38 | 北京科技大学(物理+不限) | 公办 | 2021 | 物理 | 广东 | 614 | 14970 | 本科 |
39 | 北京科技大学(物理+(化学或生物学)) | 公办 | 2021 | 物理 | 广东 | 614 | 15033 | 本科 |
40 | 北京科技大学(物理+不限) | 公办 | 2021 | 物理 | 广东 | 615 | 14677 | 本科 |
41 | 中央民族大学(物理+不限) | 公办 | 2021 | 物理 | 广东 | 611 | 16537 | 本科 |
42 | 西南财经大学(物理+不限) | 公办 | 2021 | 物理 | 广东 | 612 | 16236 | 本科 |
43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物理+不限) | 公办 | 2021 | 物理 | 广东 | 615 | 14630 | 本科 |
44 | 南京理工大学(物理+化学) | 公办 | 2021 | 物理 | 广东 | 610 | 17244 | 本科 |
45 | 南京理工大学(物理+不限) | 公办 | 2021 | 物理 | 广东 | 611 | 16590 | 本科 |
46 | 西南政法大学(物理+不限) | 公办 | 2021 | 物理 | 广东 | 618 | 13320 | 本科 |
47 | 西南政法大学(物理+不限) | 公办 | 2021 | 物理 | 广东 | 619 | 12551 | 本科 |
48 | 北京电影学院(物理+不限) | 公办 | 2021 | 物理 | 广东 | 612 | 16344 | 本科 |
49 | 苏州大学(物理+不限) | 公办 | 2021 | 物理 | 广东 | 610 | 17537 | 本科 |
50 | 苏州大学(物理+不限) | 公办 | 2021 | 物理 | 广东 | 611 | 16650 | 本科 |
51 | 苏州大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学) | 公办 | 2021 | 物理 | 广东 | 612 | 16016 | 本科 |
52 | 苏州大学(物理+不限) | 公办 | 2021 | 物理 | 广东 | 617 | 13729 | 本科 |
53 | 南京师范大学(物理+(化学或生物学)) | 公办 | 2021 | 物理 | 广东 | 610 | 17309 | 本科 |
54 | 东北大学(物理+不限) | 公办 | 2021 | 物理 | 广东 | 611 | 16595 | 本科 |
55 | 东北大学(物理+化学) | 公办 | 2021 | 物理 | 广东 | 611 | 16973 | 本科 |
56 | 东北大学(物理+不限) | 公办 | 2021 | 物理 | 广东 | 615 | 14440 | 本科 |
57 |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物理+不限) | 公办 | 2021 | 物理 | 广东 | 612 | 15949 | 本科 |
58 | 中国海洋大学(物理+不限) | 公办 | 2021 | 物理 | 广东 | 613 | 15837 | 本科 |
59 | 华东理工大学(物理+不限) | 公办 | 2021 | 物理 | 广东 | 612 | 16456 | 本科 |
60 | 华东理工大学(物理+化学) | 公办 | 2021 | 物理 | 广东 | 613 | 15906 | 本科 |
61 | 华东理工大学(物理+不限) | 公办 | 2021 | 物理 | 广东 | 617 | 13737 | 本科 |
62 | 北京交通大学(物理+不限) | 公办 | 2021 | 物理 | 广东 | 612 | 16219 | 本科 |
63 | 北京交通大学(物理+不限) | 公办 | 2021 | 物理 | 广东 | 617 | 13608 | 本科 |
64 | 深圳大学(物理+不限) | 公办 | 2021 | 物理 | 广东 | 610 | 17351 | 本科 |
65 | 深圳大学(物理+化学) | 公办 | 2021 | 物理 | 广东 | 611 | 16874 | 本科 |
66 | 深圳大学(物理+(化学或生物学)) | 公办 | 2021 | 物理 | 广东 | 612 | 16391 | 本科 |
67 | 深圳大学(物理+不限) | 公办 | 2021 | 物理 | 广东 | 616 | 14237 | 本科 |
68 | 深圳大学(物理+不限) | 公办 | 2021 | 物理 | 广东 | 618 | 13019 | 本科 |
69 | 深圳大学(物理+不限) | 公办 | 2021 | 物理 | 广东 | 619 | 12782 | 本科 |
70 | 暨南大学(物理+不限) | 公办 | 2021 | 物理 | 广东 | 610 | 17232 | 本科 |
71 | 暨南大学(物理+不限) | 公办 | 2021 | 物理 | 广东 | 612 | 16466 | 本科 |
72 | 兰州大学(物理+化学) | 公办 | 2021 | 物理 | 广东 | 612 | 16252 | 本科 |
73 | 兰州大学(物理+不限) | 公办 | 2021 | 物理 | 广东 | 614 | 15106 | 本科 |
74 | 华南师范大学(物理+(地理或化学)) | 公办 | 2021 | 物理 | 广东 | 611 | 16968 | 本科 |
75 | 西北政法大学(物理+不限) | 公办 | 2021 | 物理 | 广东 | 613 | 15500 | 本科 |
76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物理+不限) | 公办 | 2021 | 物理 | 广东 | 610 | 17353 | 本科 |
77 | 北京中医药大学(物理+(化学或生物学)) | 公办 | 2021 | 物理 | 广东 | 615 | 14865 | 本科 |
78 | 温州医科大学(物理+(化学或生物学)) | 公办 | 2021 | 物理 | 广东 | 612 | 16209 | 本科 |
79 | 温州医科大学(物理+(化学或生物学)) | 公办 | 2021 | 物理 | 广东 | 615 | 14541 | 本科 |
80 | 温州医科大学(物理+(化学或生物学)) | 公办 | 2021 | 物理 | 广东 | 617 | 13393 | 本科 |
一.广东高考提前批录取结果什么时候出来,没录取还可以报考普通批次吗
2024广西高考提前批录取时间:预计在7月中上旬。高考录取结果一般是需要根据报考批次的顺序来公布的。提前批填报志愿的时间最早,相应的提前批录取时间也最早的,具体内容小编已经整理好了,一起来看看吧。2024广东高考提前批录取时间2024年广西高考各批次录取时间还未公布,以下为本文整理的2023年广西高考录取时间表,供同学们参考。2024广东怎么查高考提前批志愿录取状态1、广西考生可以登陆填报志愿的网...查看更多
二.广东2024本科批次录取结果什么时候出来
2024广东高考录取结果预计在7月上旬出来。高考各批次的录取结果公布一般也是按照填报高考志愿时的顺序进行的,详细的2024广东高考本科批录取时间接着往下看吧。广东2024本科批次录取时间2024广东高考志愿被正式投档以后,一般3-5天可以查询到自己的录取结果!2024广东高考查询结果预计在7月上旬出来。广东高考的录取批次有:本科批、特殊类型招生控制线、高水平运动队预科班、地方专项计划批、体育类(本...查看更多
三.2024广东高考专科批次志愿什么时候开始填报志愿
2024广东高考专科批志愿填报时间已经公布,广东专科志愿填报时间为6月29日17:00—7月4日16:00。以下是具体填报时间,一起来看看吧。2024广东高考专科批次志愿填报时间志愿填报分2个时段:第1个时段:6月28日9时开始到6月29日16时。这个时段仅仅填报需要政审、面试、体检的提前批本科军队、武警、公安、司法、消防、飞行技术等院校的专业组志愿,提前批专科定向培养军事院校的专业组志愿,考生报...查看更多
四.广东2024年高考专科批次什么时候开始填报志愿(提前批+普通批)
2024广东高考落下帷幕,广东专科志愿填报时间预计为6月29日19:00—7月4日16:00。考生可以在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官方网站上进行志愿填报,具体时间安排详见下文。广东2024高考专科批志愿填报时间由于2024广东高考专科批志愿填报时间暂未公布,小编整理了2023年广东高考专科批志愿填报时间,供各位考生参考,具体如下:2023广东高考填报志愿分两个时段进行,具体如下:第一时段:6月28日9:00...查看更多
五.广东提前批次志愿填报表样表模版图2024年
2024广东高考提前批志愿填报时要考虑所填志愿实现的可能性以招生院校在当地近三年的录取分数统计为参考,分析各专业的档次和“冷”与“热”情况,结合自己的实力,正确填报专业志愿。广东志愿填报表样表模版2024广东提前批志愿怎么设置的广东省在提前批军检类、非军检类,教师、卫生专项计划,普通类(物理、历史),艺体统考类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艺术统考+校考、统考合格、校考类院校(专业)暂不实行平行志愿,仍实...查看更多
六.广东2024年高考提前批和一般批次志愿填报时间和录取顺序
预计2024广东高考提前批志愿填报时间在6月下旬开始填报,大家要及时关注广东官网发布的最新消息。下面小编整理了广东2023年高考志愿填报的时间,供参考。1、第一时段:6月28日10:00-6月29日16:00本时段仅填报需政审、体检、面试的提前批本科军队、武警、公安、司法、消防、飞行技术等院校专业组志愿,报考上述院校专业组志愿的考生须在本时段填报并进行网上确认志愿信息。其他志愿需在第二时段填报。2...查看更多
七.广东高考志愿有几个批次及各批次能填报多少个志愿2024参考
广东高考志愿共设置提前批、本科、专科(高职)三个批次。下面小编整理了广东高考志愿的相关内容,供2024考生参考。一、2024广东高考志愿有几个批次根据往年经验预测2024广东高考志愿批次设置分为提前批、本科、专科(高职)三个批次。2024广东高考志愿填报时间还没公布,小编整理了广东2023年高考志愿填报的时间,一起来看看吧:第一时段:预计广东志愿填时间6月28日10:00—6月29日16:00 。...查看更多
八.2024广东本科批次第二次征集志愿填报时间公布情况及具体填报流程
一、广东本科批次第二次征集志愿填报时间7月30日,广东2023年普通高考本科批次第二次征集志愿正式投档,共投出考生3391人。考生可于31日查询录取结果。具体内容小编已经整理好了,一起来看看吧。7月30日,广东2023年普通高考本科批次第二次征集志愿正式投档,共投出考生3391人。其中,普通类(历史)投出1591人,普通类(物理)投出1643人,美术类(统考)投出141人,广播电视编导类(统考)投...查看更多
九.广东2024年本科批次征集志愿填报时间 考生填报征集志愿时应注意些什么
一、广东本科批次征集志愿填报时间2023根据录取工作安排,广东拟于7月25日10:00开始进行本科批次征集志愿。征集志愿录取时,以考生重新填报的本科批次征集志愿为准,考生原填报的本科批次院校专业组志愿信息无效。截至7月24日,广东2023年高考本科批次录取工作基本完成,考生录取结果可于24日17点后查询。根据录取工作安排,广东拟于7月25日10:00开始进行本科批次征集志愿。省教育考试院将于7月2...查看更多
十.广东今年本科批次第二次征集志愿填报时间安排 志愿报考注意事项
一、广东本科批次第二次征集志愿填报的时间安排广东2023本科批第二次征集志愿网上填报时间为7月28日16:00至29日16:00,投档录取时间为7月30-31日。具体内容小编已经整理好了,一起来看看吧。一、安排时间广东第二次征集志愿网上填报时间为7月28日16:00至29日16:00,投档录取时间为7月30-31日。二、广东第二次征集志愿条件普通类(历史):总分428分。普通类(物理):总分434...查看更多
十一.广东2024高考各批次录取结果可以在什么时间知道
一、广东高考各批次录取结果公布时间2023广东高考各批次录取时间将从7月9日开始。广东考生要是想要知道自己的高考录取结果,可以登录到所报考学校的官网上进行查询,一般而言,学校的官网会提前向考生们公布录取的结果。2023年高考志愿填报将从6月28日开始进行,录取将从7月9日开始。今年广东高考录取批次分为提前批次、本科批次和专科批次。这三个录取批次时间安排在7月9日到8月13日进行。其中提前批次7月9...查看更多
十二.广东2024高考各批次志愿录取时间具体安排
一、广东各批次志愿录取时间具体安排2023年广东高考志愿填报将从6月28日开始进行,录取将从7月9日开始。2023年广东高考录取批次分为提前批次、本科批次和专科批次。这三个录取批次时间安排在7月9日到8月13日进行。今年广东高考录取批次分为提前批次、本科批次和专科批次。这三个录取批次时间安排在7月9日到8月13日进行。录取期间,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将通过官微官网公布首次投档情况、征集志愿办法、征集志愿...查看更多
四、2023年广东高考610到620分左右物理可以报考院校名单简介
1、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是北师大建设“综合性、研究型、教师教育领先的*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按照学校“一体两翼”办学格局和“高标准、新机制、国际化”原则,打造的与北京校区一体规划、一体推进、一体呈现、同一水平的南方校区。利用毗邻港澳的独特优势和创新氛围,珠海校区旨在打造成为卓越教师尤其是国家急需学科师资培养的南方高地,服务港澳人心回归和“一带一路”倡议的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高精尖研究中心以及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培育基地。2017年8月,广东省、珠海市、北京师范大学共同签署了《共建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协议》,三方协力共同推进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建设。2019年4月,教育部正式批准北京师范大学建设珠海校区。一、人才培养珠海校区坚持服务国家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北师大文理基础学科优势,聚焦国际科学技术前沿、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前沿,培养卓越教师、拔尖创新人才和高水平复合型人才
2、中国政法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是一所以法学学科为特色和优势,兼有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历史学、哲学、教育学、理学、工学等学科的“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011计划”和“111计划”(高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重点建设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直属于国家教育部,由教育部与北京市共建,正致力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现有海淀区学院路和昌平区府学路两个校区。学校的前身是1952年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四校的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组合而成的北京政法学院,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了校名。学校最初在北京沙滩红楼办学,1954年迁址至学院路。1960年成为国家确定的全国重点高校。“文革”中学校停办,1978年复办。1983年,北京政法学院与中央政法干校合并,组建成立中国政法大学。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了校名。学校形成一校及本科生院、研究生院、进修学院三院
3、中央民族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坐落于北京学府林立的海淀区,南邻国家图书馆,北依中关村科技园,校园环境典雅,古朴幽美,人文氛围浓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坐落于青龙湖畔的丰台校区于2021年9月正式启用,具有中式经典、山水校园风貌特点,彻底提升了“大文化”与“小空间”的匹配度,为中央民族大学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新起点。中央民族大学是党和国家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高级专门人才而创建的一所具有鲜明特色的高等学校。学校源于1941年成立的延安民族学院。新中国成立后,经中央政府批准,1951年在北京成立了中央民族学院,乌兰夫任首任院长;1993年11月,更名为中央民族大学;1999年、2004年学校先后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2002年,国家民委、教育部、北京市人民政府签署了《关于重点共建中央民族大学的协议》,加快了学校改革和发展的步
4、西北政法大学
西北政法大学是一所法学特色鲜明,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等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学校是国家法治人才培养基地,是被誉为政法人才培养国家队的“五院四系”之一,是西北地区法学教育、法学研究中心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是陕西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是全国法学高等教育“立格联盟”和西安高水平有特色高校“长安联盟”的成员单位。学校前身是1937年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办的陕北公学。历经延安大学、西北人民革命大学、西北政法干部学校、中央政法干部学校西北分校等时期,1958年西北大学法律系成建制调入,组建西安政法学院,后更名为西北政法学院、西北政法大学。建校以来,学校扎根西部,形成了“政治坚定、实事求是、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的老延大优良传统,铸就了“严谨、求实、文明、公正”的校训,凝练了“法治信仰、中国立场、国际视野、平民情怀”的育人理念,培养了16万余名德才兼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