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新高考物理634分左右分能上哪些大学
更新时间:2024-09-15 09:08:30 来源:中考助手网 www.zhongkaohelp.com今年新高考物理634分能上哪些大学,结合自身的情况选择一所适合自己的大学尤为重要,本文考试助手网梁老师整理了最新的高考物理634分录取的大学名单及具体录取分数,考生在择校的时候需要根据自己的性格、家庭条件、自己所在省份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

一、高考物理634分能上哪些大学
新高考考物理634分能上的大学具体名单有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武汉大学、南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沙河校区)、浙江大学医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天津大学、同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复旦大学医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
二、三年新高考物理634分能上的大学名单汇总表
| 序号 | 大学名称 | 招生省份 | 年份 | 科目 | 最低分数 | 最低位次 | 公办/民办/本科/专科 | 院校类型 |
|---|---|---|---|---|---|---|---|---|
| 1 |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 辽宁 | 2022 | 物理 | 624 | 4332 | 公办/本科 | 理工 |
| 2 | 武汉大学 | 江苏 | 2022 | 物理 | 624 | 4527 | 公办/本科 | 综合 |
| 3 | 南开大学 | 江苏 | 2022 | 物理 | 624 | 4527 | 公办/本科 | 综合 |
| 4 | 华东师范大学 | 江苏 | 2022 | 物理 | 624 | 4527 | 公办/本科 | 综合 |
| 5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江苏 | 2022 | 物理 | 624 | 4527 | 公办/本科 | 理工 |
| 6 | 电子科技大学(沙河校区) | 江苏 | 2022 | 物理 | 624 | 4527 | 公办/本科 | 理工 |
| 7 | 厦门大学 | 江苏 | 2022 | 物理 | 624 | 4527 | 公办/本科 | 综合 |
| 8 | 浙江大学医学院 | 福建 | 2022 | 物理 | 624 | 3658 | 公办/本科 | 医药 |
| 9 |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 | 福建 | 2022 | 物理 | 624 | 3658 | 公办/本科 | 综合 |
| 10 | 天津大学 | 福建 | 2022 | 物理 | 624 | 3658 | 公办/本科 | 理工 |
| 11 | 同济大学 | 湖北 | 2022 | 物理 | 624 | 3231 | 公办/本科 | 综合 |
| 12 | 北京邮电大学 | 湖北 | 2022 | 物理 | 624 | 3231 | 公办/本科 | 理工 |
| 13 | 南京大学 | 湖南 | 2022 | 物理 | 624 | 2991 | 公办/本科 | 综合 |
| 14 | 华东师范大学 | 湖南 | 2022 | 物理 | 624 | 2991 | 公办/本科 | 综合 |
| 15 | 西安交通大学 | 湖南 | 2022 | 物理 | 624 | 2991 | 公办/本科 | 综合 |
| 16 | 中山大学 | 湖南 | 2022 | 物理 | 624 | 2991 | 公办/本科 | 综合 |
| 17 | 中山大学 | 湖南 | 2022 | 物理 | 624 | 2991 | 公办/本科 | 综合 |
| 18 | 厦门大学 | 广东 | 2022 | 物理 | 624 | 8621 | 公办/本科 | 综合 |
| 19 | 华东师范大学 | 河北 | 2022 | 物理 | 625 | 3338 | 公办/本科 | 综合 |
| 20 | 电子科技大学 | 河北 | 2022 | 物理 | 625 | 3338 | 公办/本科 | 理工 |
| 21 | 北京邮电大学 | 河北 | 2022 | 物理 | 625 | 3338 | 公办/本科 | 理工 |
| 22 |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 辽宁 | 2022 | 物理 | 625 | 4196 | 公办/本科 | 综合 |
| 23 | 北京师范大学 | 江苏 | 2022 | 物理 | 625 | 4284 | 公办/本科 | 师范 |
| 24 | 南开大学 | 江苏 | 2022 | 物理 | 625 | 4284 | 公办/本科 | 综合 |
| 25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江苏 | 2022 | 物理 | 625 | 4284 | 公办/本科 | 理工 |
| 26 | 中山大学 | 福建 | 2022 | 物理 | 625 | 3511 | 公办/本科 | 综合 |
| 27 | 北京师范大学 | 湖北 | 2022 | 物理 | 625 | 3067 | 公办/本科 | 师范 |
| 28 | 华中科技大学 | 湖北 | 2022 | 物理 | 625 | 3067 | 公办/本科 | 综合 |
| 29 | 南开大学 | 湖南 | 2022 | 物理 | 625 | 2836 | 公办/本科 | 综合 |
| 30 | 北京理工大学 | 湖南 | 2022 | 物理 | 625 | 2836 | 公办/本科 | 理工 |
| 31 | 国防科技大学 | 湖南 | 2022 | 物理 | 625 | 2836 | 公办/本科 | 军事 |
| 32 | 厦门大学 | 广东 | 2022 | 物理 | 625 | 8523 | 公办/本科 | 综合 |
| 33 | 北京邮电大学 | 广东 | 2022 | 物理 | 625 | 8321 | 公办/本科 | 理工 |
| 34 |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 广东 | 2022 | 物理 | 625 | 8258 | 公办/本科 | 综合 |
| 35 | 西北工业大学 | 广东 | 2022 | 物理 | 625 | 8354 | 公办/本科 | 理工 |
| 36 | 南京医科大学 | 广东 | 2022 | 物理 | 625 | 8431 | 公办/本科 | 医药 |
| 37 | 同济大学 | 河北 | 2022 | 物理 | 626 | 3178 | 公办/本科 | 综合 |
| 38 | 南开大学 | 河北 | 2022 | 物理 | 626 | 3178 | 公办/本科 | 综合 |
| 39 | 华南理工大学 | 辽宁 | 2022 | 物理 | 626 | 3974 | 公办/本科 | 综合 |
| 40 | 西南财经大学 | 辽宁 | 2022 | 物理 | 626 | 4030 | 公办/本科 | 财经 |
| 41 | 南京中医药大学 | 辽宁 | 2022 | 物理 | 626 | 3983 | 公办/本科 | 医药 |
| 42 | 武汉大学 | 江苏 | 2022 | 物理 | 626 | 4040 | 公办/本科 | 综合 |
| 43 | 华东师范大学 | 江苏 | 2022 | 物理 | 626 | 4040 | 公办/本科 | 综合 |
| 44 | 电子科技大学 | 江苏 | 2022 | 物理 | 626 | 4040 | 公办/本科 | 理工 |
| 45 | 西安交通大学 | 江苏 | 2022 | 物理 | 626 | 4040 | 公办/本科 | 综合 |
| 46 | 北京邮电大学 | 福建 | 2022 | 物理 | 626 | 3375 | 公办/本科 | 理工 |
| 47 | 复旦大学医学院 | 湖北 | 2022 | 物理 | 626 | 2947 | 公办/本科 | 医药 |
| 48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湖南 | 2022 | 物理 | 626 | 2685 | 公办/本科 | 理工 |
| 49 | 同济大学 | 湖南 | 2022 | 物理 | 626 | 2685 | 公办/本科 | 综合 |
| 50 | 同济大学 | 江苏 | 2021 | 物理 | 624 | 2315 | 公办/本科 | 综合 |
| 51 | 同济大学 | 江苏 | 2021 | 物理 | 624 | 2315 | 公办/本科 | 综合 |
| 52 | 厦门大学 | 福建 | 2021 | 物理 | 624 | 4324 | 公办/本科 | 综合 |
| 53 |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 福建 | 2021 | 物理 | 624 | 4324 | 公办/本科 | 综合 |
| 54 | 山东大学 | 福建 | 2021 | 物理 | 624 | 4324 | 公办/本科 | 综合 |
| 55 | 西安交通大学(国家专项) | 湖北 | 2021 | 物理 | 624 | 8114 | 公办/本科 | 综合 |
| 56 | 北京邮电大学 | 湖北 | 2021 | 物理 | 624 | 8114 | 公办/本科 | 理工 |
| 57 | 中国政法大学(国家专项) | 湖北 | 2021 | 物理 | 624 | 8114 | 公办/本科 | 政法 |
| 58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湖北 | 2021 | 物理 | 624 | 8114 | 公办/本科 | 理工 |
| 59 | 大连理工大学 | 湖北 | 2021 | 物理 | 624 | 8114 | 公办/本科 | 理工 |
| 60 | 中国农业大学 | 湖北 | 2021 | 物理 | 624 | 8114 | 公办/本科 | 农林 |
| 61 |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 湖北 | 2021 | 物理 | 624 | 8114 | 公办/本科 | 理工 |
| 62 | 中国海洋大学 | 湖北 | 2021 | 物理 | 624 | 8114 | 公办/本科 | 综合 |
| 63 | 厦门大学 | 湖南 | 2021 | 物理 | 624 | 4969 | 公办/本科 | 综合 |
| 64 | 四川大学 | 湖南 | 2021 | 物理 | 624 | 4969 | 公办/本科 | 综合 |
| 65 | 上海外国语大学 | 湖南 | 2021 | 物理 | 624 | 4969 | 公办/本科 | 语言 |
| 66 | 吉林大学 | 广东 | 2021 | 物理 | 624 | 10597 | 公办/本科 | 综合 |
| 67 |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 | 重庆 | 2021 | 物理 | 624 | 7751 | 公办/本科 | 综合 |
| 68 | 中国政法大学 | 河北 | 2021 | 物理 | 625 | 5524 | 公办/本科 | 政法 |
| 69 |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 辽宁 | 2021 | 物理 | 625 | 5445 | 公办/本科 | 财经 |
| 70 |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 | 福建 | 2021 | 物理 | 625 | 4148 | 公办/本科 | 综合 |
| 71 | 武汉大学 | 福建 | 2021 | 物理 | 625 | 4148 | 公办/本科 | 综合 |
| 72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福建 | 2021 | 物理 | 625 | 4148 | 公办/本科 | 理工 |
| 73 | 厦门大学 | 福建 | 2021 | 物理 | 625 | 4148 | 公办/本科 | 综合 |
| 74 | 北京理工大学 | 湖北 | 2021 | 物理 | 625 | 7842 | 公办/本科 | 理工 |
| 75 | 厦门大学(国家专项) | 湖北 | 2021 | 物理 | 625 | 7842 | 公办/本科 | 综合 |
| 76 | 东南大学(国家专项) | 湖北 | 2021 | 物理 | 625 | 7842 | 公办/本科 | 综合 |
| 77 | 华中师范大学 | 湖北 | 2021 | 物理 | 625 | 7842 | 公办/本科 | 师范 |
| 78 | 大连理工大学 | 湖北 | 2021 | 物理 | 625 | 7842 | 公办/本科 | 理工 |
| 79 | 中国农业大学 | 湖北 | 2021 | 物理 | 625 | 7842 | 公办/本科 | 农林 |
| 80 | 南开大学 | 湖南 | 2021 | 物理 | 625 | 4777 | 公办/本科 | 综合 |
| 81 | 北京理工大学 | 湖南 | 2021 | 物理 | 625 | 4777 | 公办/本科 | 理工 |
| 82 | 西安交通大学 | 湖南 | 2021 | 物理 | 625 | 4777 | 公办/本科 | 综合 |
| 83 |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 湖南 | 2021 | 物理 | 625 | 4777 | 公办/本科 | 综合 |
| 84 | 中南大学 | 湖南 | 2021 | 物理 | 625 | 4777 | 公办/本科 | 综合 |
| 85 | 四川大学 | 广东 | 2021 | 物理 | 625 | 10145 | 公办/本科 | 综合 |
| 86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广东 | 2021 | 物理 | 625 | 9963 | 公办/本科 | 理工 |
| 87 |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 河北 | 2021 | 物理 | 626 | 5302 | 公办/本科 | 理工 |
| 88 | 北京外国语大学 | 河北 | 2021 | 物理 | 626 | 5302 | 公办/本科 | 语言 |
| 89 | 华中师范大学 | 辽宁 | 2021 | 物理 | 626 | 5346 | 公办/本科 | 师范 |
| 90 | 中南大学 | 江苏 | 2021 | 物理 | 626 | 2069 | 公办/本科 | 综合 |
| 91 | 天津大学 | 福建 | 2021 | 物理 | 626 | 3977 | 公办/本科 | 理工 |
| 92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湖北 | 2021 | 物理 | 626 | 7559 | 公办/本科 | 理工 |
| 93 |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 湖北 | 2021 | 物理 | 626 | 7559 | 公办/本科 | 综合 |
| 94 | 山东大学 | 湖北 | 2021 | 物理 | 626 | 7559 | 公办/本科 | 综合 |
| 95 | 湖南大学 | 湖北 | 2021 | 物理 | 626 | 7559 | 公办/本科 | 综合 |
| 96 | 湖南大学 | 湖北 | 2021 | 物理 | 626 | 7559 | 公办/本科 | 综合 |
| 97 | 苏州大学 | 湖北 | 2021 | 物理 | 626 | 7559 | 公办/本科 | 综合 |
| 98 | 北京交通大学 | 湖北 | 2021 | 物理 | 626 | 7559 | 公办/本科 | 理工 |
| 99 | 浙江大学医学院 | 湖南 | 2021 | 物理 | 626 | 4580 | 公办/本科 | 医药 |
| 100 | 武汉大学 | 湖南 | 2021 | 物理 | 626 | 4580 | 公办/本科 | 综合 |
三、高考634分物理能上的大学名单简介
1、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简介: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简称中国社科大 ),英文名称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UCASS),校训“笃学、慎思、明辨、尚行”,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为基础,整合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本科教育及部分研究生教育资源而组建,以马克思主义,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坚持大学的办学方针,致力培养政治可靠、作风过硬、理论深厚、学术精湛的哲学社会科学后备人才,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努力建设成为具有的一流文科大学。中国社科大隶属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聘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研究员、副研究员、学科带头人,及国内外知名教授、国家长江学者、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国内外知名学科带头人和领军人才,组建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
2、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简介: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创建于1952年10月,是新中国自己创办的第一批航空高等院校之一。197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首批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1996年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研究生院;2011年,成为“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台”重点建设高校;2017年,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序列。学校现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2012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民航局签署协议共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江苏省共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69年的办学历程中,南航人秉承“航空报国”的办学传统,遵循“团结、俭朴、唯实、创新”的优良校风,践行“智周万物,道济天下”的校训,栉风沐雨,砥砺奋进,不断推动学校跨越发展。目前,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工、理、经、管、文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具有航空航天民航
3、电子科技大学简介:电子科技大学坐落于四川省成都市,原名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是1956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部署下,由交通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的电讯工程有关专业合并创建而成。学校1960年被中共中央列为全国重点高等学校,1961年被中共中央确定为七所国防工业院校之一,1988年更名为电子科技大学,1997年被确定为国家首批“211工程”建设的重点大学,2000年由原信息产业部主管划转为教育部主管,2001年进入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行列,2017年进入国家建设“世界一流大学”A类高校行列。2019年教育部和四川省签约共同推进我校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经过60余年的建设,学校形成了从本科到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培养格局,成为一所完整覆盖整个电子信息类学科,以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以工为主,理工渗透,理、工、管、文
4、国防科技大学简介:国防科技大学的前身是1953年创建于哈尔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即著名的“哈军工”,陈赓大将任首任院长兼政治委员。“哈军工”创办于朝鲜战争期间,是新中国第一所高等军事工程学院,其卓越的办学成效铸就了我国国防科技和高等教育史上一座丰碑。1970年,学院主体南迁长沙,改名为长沙工学院。1978年,改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1999年,长沙炮兵学院、长沙工程兵学院和长沙政治学院并入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中央军委决策,以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防信息学院、西安通信学院、电子工程学院,以及理工大学气象海洋学院为基础,重建国防科技大学,并将军委装备发展部第63研究所划归国防科技大学,归军委建制领导。学校建设发展始终得到和中央军委的亲切关怀,军事工程学院创建时,毛泽东主席亲自为学院颁发《训词》,为院刊题写刊名“工学”。1978年,学校在邓小主席的直接关怀
5、南京医科大学简介:南京医科大学是首批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与省政府共建医学院校和江苏高水大学建设高校。学校创建于1934年,时名江苏省立医政学院。1957年,由镇江迁至南京,更名为南京医学院。1962年,被列为全国首批六年制医药院校。1981年,被批准为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3年,更名为南京医科大学。 学校设有19个学院(包含康达学院),拥有15家承担临床驻点班教学的综合性及专科性附属医院。学校校本部现有在职教职工1800多人,其中学校编制专任教师986人。有教授313人、副教授268人,有博士生导师759人、硕士生导师2477人。学校现有中国工程院、科学院院士5人(包括双聘院士3人),美国国家医学院外籍院士1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8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0人,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6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 “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教育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