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测绘工程专业就业方向与前景怎么样,男生女生就业分析
更新时间:2023-11-06 02:28:02 来源:中考助手网 www.zhongkaohelp.com一、高考测绘工程专业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怎么样
1、测绘工程专业简介
测绘工程是利用各种现代化方法来采集、量测、分析、存储、管理、显示、传播和应用各类地学信息的一门综合的信息科学。
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测绘基础知识和技能,学习数字地球框架信息获取、处理、分析、表达和应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现代空间测量技术、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能够从事大比例尺数字化测图与地籍图的测绘及其信息系统的建立,各种工程、大型建筑物的各阶段测绘即变形监测,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及环境整治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2、测绘工程专业就业方向
现在测绘专业毕业生就业领域更加广泛,主要是到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国家基础测绘建设、陆海空运载工具导航与管理、城市和工程建设、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国土资源调查与管理等测量工程、地图与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实施和研究工作;或在环境保护与灾害预防及地球动力学等领域从事研究、管理、教学等方面的工作;还可从事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建立、维护管理和信息处理分析工作,在相关部门为办公自动化、重大项目的立项、论证、投资环境的评估、各种用地的评价、重大工程的选址、规划及各种灾难的损失估计和预告提供科学信赖的依据;也可在各类企业公司从事测绘产品、软件和设备的研究开发等工作。。
可从事的岗位有:土建工程师、土木土建工程师、测量员、测量工程师、机械工程师、测绘工程师、施工员、gis开发工程师、技术支持工程师、销售工程师、测绘测量师、项目经理等等
3、测绘工程专业就业前景怎么样
测绘工程专业主要是利用空、天、地等对地观测技术获取地球空间信息,研究与地球空间分布有关的各种几何、物理、人文及其随时间变化的信息处理、分析、表达与应用的科学与工程技术问题的一门学科,属于当今世界最具发展前途的三大高新技术之一。毕业生社会需求量大,就业质量高。
近年来,伴随着信息科技革命,出现了无人机测绘、卫星定位、卫星遥感、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分析等现代测绘技术,测绘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毕业生拥有更广阔的就业前景。
二、测绘工程专业详细介绍
测绘工程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能掌握空间信息获取、处理、分析、表达与应用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掌握现代空间测量技术、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学的基本理论,具有坚实的数学、外语、计算机应用基础和良好业务素质的高级测绘科技人才。
测绘工程专业培养要求
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测绘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空间精密定位与导航的理论,城市与工程建设的基本知识及其测量工程的设计、实施和管理等方面的理论与技术,摄影测量与图像图形信息处理的理论与技术,各类地图设计与编制的理论与技术。受到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具有测绘工程方面的基本能力。
测绘工程专业学科要求
该专业对物理地理要求较高。该专业适合热爱测绘学,善于摄影及定位分析的学生就读。
测绘工程专业知识能力
1.掌握地面测量、海洋测量、空间测量、地球形状及外部重力场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大地测量、工程测量、海洋测量、矿山测量、地籍测量技术; 3.掌握摄影测量(解析摄影测量、数字摄影测量)和图像图形信息处理的理论和方法; 4.掌握使用各种信息源设计、编制各类地图的理论与方法; 5.具有从事国家大地控制网的建立,陆地、海洋、空间精密定位与导航,大比例尺数字化测图与地籍图的测绘及其信息系统的建立,各种工程、大型建筑物的各阶段测绘及变形监测.资源(土地、矿产、海洋等)合理开发、利用及环境整治等方面工作的基本能力; 6.了解现代大地测量、现代工业测量、空间测量、地球动力学、海洋测量等领域的理论前沿及发展动态;
测绘工程专业考研方向
测绘工程、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摄影测量与遥感
测绘工程专业主要课程
矿山测量学、测量学、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大地控制测量学、工程测量学、摄影测量学、数字图像处理、遥感原理与应用、地图投影、计算机制图、地理信息系统原理、GPS原理与应用、地图学、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地籍测量学、数字化测图技术及应用等。
三、高考测绘工程专业未来就业分析
测绘工程专业主要行业分布
序号 | 行业类别 | 比例 |
---|---|---|
1 | 建筑/建材/工程 | 30% |
2 | 房地产 | 19% |
3 | 计算机软件 | 14% |
4 | 新能源 | 7% |
5 | 计算机服务(系统、数据服务、维修) | 5% |
6 | 互联网/电子商务 | 4% |
7 | 仪器仪表/工业自动化 | 4% |
8 | 其他行业 | 4% |
9 | 机械/设备/重工 | 4% |
10 | 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 | 3% |
测绘工程专业主要地区分布
序号 | 地区 | 比例 |
---|---|---|
1 | 广州 | 16% |
2 | 武汉 | 15% |
3 | 北京 | 15% |
4 | 上海 | 13% |
5 | 深圳 | 9% |
6 | 成都 | 6% |
7 | 南京 | 6% |
8 | 西安 | 5% |
9 | 杭州 | 5% |
10 | 重庆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