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考助手网>>就业前景>>正文

2024年高考能源经济专业就业方向与前景怎么样,男生女生就业分析

更新时间:2023-11-08 02:39:05 来源:中考助手网 www.zhongkaohelp.com

一、高考能源经济专业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怎么样

1、能源经济专业简介

能源经济便是以经济学理论及方法为基础,研究分析能源在开发利用过程中的各种经济现象及其演变规律的一门科学,也是一门涉及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的交叉性应用科学。

从宏观层面来看,能源经济学研究社会的能源总供给与总消费、能源利用效率、能源资源的配置与能源安全等问题,考察能源与经济、环境的关系,探讨能源政策制定的合理性与可行性等内容;从微观层面来看,能源经济学利用消费理论、生产理论、价格理论等对成本、价格和收益等投入产出要素进行分析,并贯穿能源供应、运输、转换等各个环节,研究能源产业的组织形式、企业自身收益与定价以及市场监管等问题。

2024年高考能源经济专业就业方向与前景怎么样,男生女生就业分析

2、能源经济专业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政府能源管理部门、大中型能源企业、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高校及科研院所从事经济分析、项目评价、统计分析、材料写作、分析报告、交易操作、市场推广、规划设计、各层级管理等工作或适用经济学专业的各类岗位;亦可报考经济类硕士研究生。

毕业生就业主要面向能源研究咨询机构、大中型能源企业(如中海油、中石油)、政府能源管理部门等,另外,很多学生选择考研及出国深造。

3、能源经济专业就业前景怎么样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能源在其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着诸如市场、价格、供求关系等各种各样的经济现象,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及社会的经济发展息息相关。能源经济学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门年轻的科学。

尤其是近年来石油的需求对各国的宏观经济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我们有理由认为,近一二十年,能源经济仍将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学研究热点。大量事实表明中国能源增长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能源消费总量明显地受到储存量约束,能源短缺与高能耗的粗放经济增长方式,以及由能源消费所带来的环保影响,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

由于缺乏能源经济学人才和有效的能源经济的研究来为政府制定能源和经济政策提供建议,许多能源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导致重大的经济损失。中国能源经济学的研究具有其重要性与紧迫性,有效地开展能源经济学的研究,需要各方面的大力投入,尤其是人才的培养。

二、能源经济专业详细介绍

能源经济专业培养目标

能源经济专业培养掌握经济学、管理学、能源经济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了解能源技术与环境科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具备从事能源政策研究、能源产业发展规划、能源技术经济评价、能源金融及国际能源合作等方面工作能力的能源经济师。

能源经济专业培养要求

具有扎实的经济学、管理学基本理论知识,熟悉该领域的基本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对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及环境保护有一定的基础知识积累;能将所学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融会贯通,灵活地综合应用于能源经济研究或社会实践,能独立分析和解决能源经济领域的一般实际问题。

能源经济专业学科要求

该专业对地理、政治科目有一定要求。该专业适合热爱自然科学,乐于了解人文社会科学,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的学生就读。

能源经济专业知识能力

1.具备良好的数量基础,掌握管理学、经济学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 2.掌握能源经济学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具备能源结构分析、能源市场分析、能源供给需求预测等方面的能力; 3.掌握能源战略与政策、环境管制政策、以及能源环境产业发展规划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具备从事在相关领域工作的能力基础; 4.掌握能源金融、能源项目管理、能源国际合作、能源市场开发等方面的知识与方法,具备从事这些方面相关分析的能力基础; 5.了解能源技术与环境科学的基础知识与能源技术经济评价等方面的方法; 6.了解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资源状况、了解相关原理与关键技术、掌握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相关政策及研究进展,具备在该领域工作的知识基础和能力

能源经济专业考研方向

西方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政治经济学、应用经济学

能源经济专业主要课程

能源经济学、宏微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环境经济学、运筹学、金融学、技术经济学、国际石油经济学、石油地质学、能源法、能源政策与战略、能源金融、能源项目管理、气候变化经济学、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

三、高考能源经济专业未来就业分析

能源经济专业主要行业分布

序号行业类别比例
1新能源25%
2制药/生物工程16%
3电气/电力/水利13%
4计算机软件13%
5电气/电气/电力/水利8%
6学术/科研5%
7计算机服务(系统、数据服务、维修)5%
8通信/电信/网络设备5%
9中介服务2%
10医疗/护理/卫生2%

能源经济专业主要地区分布

序号地区比例
1深圳23%
2成都20%
3北京16%
4广安10%
5杭州10%
6南京6%
7上海3%
8兰州3%
9厦门3%
10潍坊3%

四、能源经济专业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