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考助手网>>材料素材>>正文

最新给教师的100建议读后感范文【通用30篇】

更新时间:2023-11-27 07:18:26 来源:中考助手网 www.zhongkaohelp.com

读完某一作品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最新给教师的100建议读后感范文【通用3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最新给教师的100建议读后感范文【通用30篇】

给教师的100建议读后感 1

在认真阅读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经典后,内心禁不住波涛汹涌。提起笔来,有些感慨,也有点激动,我发现我的手正在微微颤抖,这让我不由地想起自己第一次以教师的身份,站在三尺讲台上的样子,清楚地记得那一堂45分钟的课,课程过半,我的手和腿才停止了抖动。

教师到底是怎样的一个职业?我常常这样问身为老师的自己,在不断的工作、学习和成长中,我凝炼出了这样几个等式。

  第一个等式:教师等于一个农夫。

一样的春种秋收,一样的辛勤耕种;小苗破土而出,要有我们来不辞辛苦地灌溉滋润、悉心养护。秋天来到的时候,总是满心欢喜地期待它能结出丰硕的果实,这就如同老师,对每一个学生都充满了热切的期望。

  第二个等式:教师等于一个厨师。

厨师不能做一盘菜强迫谁来品尝,而是努力要把自己的拿手菜做得色、香、味俱全,于是就会有人慕名而来,争相品味,这就是老师。不是把知识强加给学生,而是要把课讲得有声有色,有点有面,有张有驰;调动学生自发学习的积极性,传授对他们最有用的、讲解他们最感兴趣的,交给他们最想要的。

  第三个等式:教师等于一个舵手。

学海无涯,对于学生来说,不只是获得最有用的知识,面对成长,老师也不仅仅只是引导学生形成健康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于是在这条载着无数希望的航船上,我们甘心做一名舵手,带着莘莘学子的理想,指引他们不畏艰难风浪,坚定信仰,迎向收获的彼岸。

  最后一个等式:教师等于工程师。

这几乎已经成为了教师的另一个代名词,从我的.老师的老师那时候就已经开始这样说起。作为工程师的我们在完成怎样的一个设计呢?我们的作品有思想、有灵魂,有独到的品位,他们要求独立和个性,有属于自己的鲜明特点。

所以工程师的设计就不能千篇一律,而是要不断创新、要与时俱进;这就要求设计思路要紧跟时代不会过时、不能落伍,要使我们的作品经得起考验,在任何时候都能够淋漓尽致地展现属于他们的优势。

七年的工作经历,四个与教师有关的等式,我用它们对照言行,总结自己。

幸福的感觉几乎每一天都在,从清晨的上课铃声响起,在悦耳的铃声中走进教室;推开教室的门走上讲台,从讲台上凝视那一张张纯真的笑脸;向他们问好,然后聆听他们真诚的回应。这就是我的一天,日复一日地积攒着这样的小幸福,然后沉淀为令一番大大的幸福,那就是职业的幸福。

给教师的100建议读后感 2

近几日,有幸拜读了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大作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觉得他的每一条建议,都是他在三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用心血和汗水换来的。都凝聚着他的聪明与智慧,都彰显着他的热情与博爱,都寄托着他的梦想与希望。文章中有谈如何教书育人的,有谈如何关心后进生的,有谈如何提升自身素质的。特别是《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这篇文章对我的触动特别大。

她在文章中说:教育素养的这一重要特征的第一个标志,就是教师在讲课时能直接诉诸学生的理智和心灵。在拥有这一真正宝贵财富的教师那里,讲述教材就好比是向交谈的对方(学生)发表议论。教师不是宣讲真理,而是在跟少年和男女青年娓娓谈心:他提出问题,邀请大家一起来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在分析这种课的时候,大家会感觉到:在教师跟学生之间建立了一种密切的交往关系。你,作为校长,也会被教师的思想的潮流所带走,你会忘记你是来检查教师的工作的,你会感到自己也变成了学生,你跟一群15岁的少年们一起为发现真理而欢欣鼓舞,你在心里回答着教师提出的'问题。可见,教师在他所教的科学基础学科方面,如果没有深刻的科学知识,就谈不上教育素养。那么怎样才能使每一位教师不仅懂得一点教学的常识,而且深知本门学科的渊源呢?

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的这个方面正是取决于此。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

是啊,作为一名老师,如果没有渊博的知识,没有较深的教育理论素养,如何胜任自己的工作呢?受其影响,我开始反思自己,与苏霍姆林斯基相比,我有点自惭形秽,有些汗颜。业余时间大都浪费在了闲谈与游戏上了。于是我开始了新的人生之路:走进图书馆,去翻阅新上架的教育理论书籍。现在,我正在阅读《教育心理学》、《学习论》等理论书籍。下一步,我还要制订一份读书计划,多读一些国内外的教育家有关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经验方面的著作,以提升自己的教育素养,并将好的经验应用于教学之中。同时注意积累、总结自己教学工作中的经验与教训,并以笔记的形式记录下来,让自己的身后也留下一串歪斜而踏实的脚印。

给教师的100建议读后感 3

新任教师培训后,宋校长推荐让我们看一下苏霍姆林斯基的,虽然还没有看完,但是真的受益匪浅。看过之后才明白为什么宋校长极力推荐这本书。

在自己不长的教学工作中,那一点点的琐碎小事消磨着我曾经的雄心壮志,自己反而在工作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困惑。心里真的很浮躁,好久没有静下来好好读过书了,这次迫于作业开始看书,在看书的过程中,心里的浮躁与迷茫真的在慢慢减少。有很多的金玉良言,让我自己开始不断反省自己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并向着早日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而努力。

在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本书中,最让我深有感触的就是应该学会去赏识学生。作为一名老师,特别是一名低年级老师,更应该学会去赏识学生。我想了想我们班的那群孩子,只要我说表扬时,孩子们会立刻去调整自己的坐姿,答题方式等等。我发现学生特别想把最棒的自己展现出来,让同学老师看到。我发现在学习过程中,激励的存在,至关重要,任何学生都需要不断的赏识。被赏识就是被信任、被希望,就会产生一种被鼓舞、被期待的积极心理效应,就会更加向善向美。可见,赏识教育在学生的学习中是至关重要的。最近,我尝试着用赏识的眼光来看待我的学生,不用作业的好坏,分数的高低来作为衡量一个学生的唯一的标准。我试着从课堂的点滴中来发现学生点滴的进步,并为他的进步欣喜。当然,我会将我的欣喜化为语言、化为动作来让他知道,使他明白:“别人能行,我也能行。”我试着让我的学生始终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不要有任何一天使学生花费了力气而看不到成果”。我要让每一位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并让快乐能够延续。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告诫教师们的那样:“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我们班有一个孩子特别调皮,不管是上课还是下课,一直都在玩,一直都在动,课堂上总是被他弄出各种各样的的与上课不和谐的声音出来。我也跟他的家长沟通过,但是收效甚微。说实话,对我这么一个新班主任来说,真的很头痛。我不能一般的标准来要求他,他总是做不到。在我跟家长交流的过程中,家长反映说孩子最近在折纸的时候,才能安静下来。我就对家长说,那今天就让孩子在折纸上写拼音日记。我没想那么多,晚上家长给我发短信说:今晚孩子很愉快地完成了拼音日记,而且时间比原来的少了很多。第二天来,孩子给了我一只小船,他的作业就写在那只小船上,字迹比原来干净整洁许多,而且内容很好。学生有了转变,作为他的老师,我真心感到很高兴。学生确实应该因材施教才能更好地教育。一次,这名学生拼音日记写的特别认真,但是他有一个词用的特别好,我给他标注出来,还在班上把他的日记给大家读了一下。孩子特别高兴,下课就来告诉我老师我明天一定还会写的更好的。晚上家长给我发了一条信息:今天晚上孩子跟我说:“妈妈,你不知道有比优和小花更厉害的,就是这种,我肯定也会有的”。我不知道怎么形容,他描述:“很奇怪的波浪线的一种”。今天他的日记“五颜六色”被划上了很奇怪的波浪线的一种,他很开心,我也很开心。孩子有上进心,还有信心了。感谢老师!他今天很积极地写日记,还说:“我明天肯定还会有的”

通过老师一个个很简单的表扬赏识,这个曾经让家长和老师头疼的学生一点一点的建立起信心,在不断的进步着,孩子虽然还是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看到孩子通过老师的表扬在一点一点进步,作为一名新老师,心里真的会格外的高兴!我就想发现宝贝似的,我觉得今后一定要多多表扬孩子们,孩子们的自信心也会建立起来,孩子需要我们的赏识与鼓励,我希望孩子们可以在我们的赏识中,越来越优秀!

“知识就是力量”,确实,读《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给了我教育好学生的信心和力量,我也会让我的学生们从知识的海洋中获得力量,帮助他们扬起未来理想风帆。

给教师的100建议读后感 4

有句名言说得好:“书籍是人类的朋友,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不错,的确是这样。

在看过《给教师的100建议》这本书之后,带给我极大的启发和深深的感触,书中每条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是一本非常好的教育名著。

例如:《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一文中,鲜明而生动地指出:有些学生很长时间都没有对任何事情表现出特别的兴趣,如果学校里没有一种各科教师都来争取学生的思想和心灵的气氛,那么许多学生的兴趣就永远得不到开发,学校里这种对学习无动于衷没有为自己找到感兴趣的学生越多,那么,教师们就不可能有自己的学生,那很难把酷爱知识的火花从自己心里移植到学生心里.,在学生对待知识的态度上,最令人苦恼和感到担忧的,就是这种无动于衷的精神状态.学生在某一门学科上学业落后,考不及格,这倒并不可怕,而可怕的是他冷淡的态度。

俗话说: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教师要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不断学习,提高课堂效率,是学生真正成为“自己的学生”,使课堂成为学习知识的.乐园。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教师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就给教师的语言修养提出很高的要求。教师的语言是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养成的符合教育教学需要、遵循语言规律的职业语言。

如果教师的语言素养好,那么他上起课来会非常轻松,学生听的也非常明白,课堂效率怎能不高?相反,语言能力差,就会耽误许多时间.

总之,读过这本书后,带给我极大的启示和教育,使我懂得了不少教育的艺术,以后还要多看此类的书籍以增强业务水平和师德修养。

给教师的100建议读后感 5

读《给老师的100条建议》,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差生”,我们是否真正做到了公平教学?是否真正做到了关爱每一位学生?凭心而论,教师们很敬业,对待“差生”不可谓不关注:“1+1,结对子”,课堂特别巡视、特别过问,早晚补课、家长配合,大量演算道道习题。可是效果始终不佳。“差生”们严重的“精力透支”,处在被动的、机械的、麻木的状态中。多数“差生”即使通过教师的“日日清、周周清”,勉强完成作业,也“后劲儿不足”,随着年级升高,还会成为新的“差生”。如果我们能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苏霍姆林斯基通过扩大“阅读和思考”提高“差生”兴趣,改变“差生”学习方式的理论,通过每天讲个小故事,培养读书兴趣;通过猜谜语、讲“字宝宝”故事、编儿歌等方法学习汉字。情况逐渐有所改观。

近年来,新的教育理念与方法如雨后春笋一般层出不穷。但《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如陈年佳酿,仍散发着幽香与魅力:“动手与智慧”,这不正是现在所提倡的'素质教育吗?“关于写教师日记的建议”这不正是现在提倡的“教学反思”吗?“逐步养成儿童从事紧张的创造性脑力劳动的习惯”,这不正是现在提倡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吗?“让学生进行独立的脑力劳动——研究性学习法”,这不正是现在的课堂教学方式吗?还有 “必须教会少年阅读”、“怎样靠阅读扩充知识”,这不也正是我们现在大力宣传与落实的“书香校园”吗?……

歌德曾言:“一句话可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一本书可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一位教育家则可改变一个民族的命运。”

给教师的100建议读后感 6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我深受启发:我的学生有喜欢做的事吗?我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吗?恐怕答案不会令人满意。

现在,我们的国家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不仅成人感到浮躁,这种气氛也间接影响到孩子,常常不止一次听到老师们抱怨,现在的 孩子太难教了太贪玩,而又玩不出什么名堂来!这里面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固,但我们老师有责任给予适当的引导,毕竟孩子们的思想还不够成熟。苏氏在这里给我们提了两点建议:

一是阅读。他说,阅读应当成为吸引学生学好的重要发源地。二是应当引导每个学生去接近他特别喜欢一门学科。然后由这门学科引申开去,去参加与此学科有关的各种活动,思考与此有关的各种问题,确立起自己的爱好。

我所教的是体育学科,我拿什么吸引他们呢?

每次备课我都会想:孩子们喜欢干什么?我应该设计怎样的体育游戏?我的体育游戏能培养孩子什么能力?我的'目的,就是要让我的学生真正在快乐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

确实,包含技能体育游戏对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有时候做完一个游戏,我还会让同学想一想用同样的材料,我们还能玩其他的游戏吗?那时候,孩子们的思维很活跃,兴趣很大,想出来的花样千奇百怪。

很庆幸,我的教学方法与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100条建议》的建议不谋而合,更增加我让学生在玩中成长的做法的信心。

给教师的100建议读后感 7

读了《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一书,我觉得受益匪浅。

书中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高调的谈论,没有生涩的理论,但它的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里面生动的实例告诉我: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去做一个称职的老师,一个快乐的老师,一个幸福的老师。看了这本书,我得到了很多的启示,书中所折射出来的苏霍姆林斯基的敬业精神,反思实践的能力都使我深深震撼。

其中,努力构建师生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的建议给我印象尤其深刻。各级学校师生间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隔阂,误解乃至对立和冲突,这既不是教师的本意,更不是学生的.需要,只是受制于沟通时间不充分,教师处理问题过于简单,从而导致师生关系的紧张。而建议要求我们的教师创建民主,平等,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学会做一名“愉快教师”,有了“愉快的教师”,才能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中成为“愉快的学生”。要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愉快的学习,让学生愉快的成长,是“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实质。

建议提醒我们,实施愉快教学,使学生喜欢上你,对你有兴趣,教师首先要从“权威”的束缚中解决出来,脱去“威严”的外衣,到学生中去,和学生融为一体。

给教师的100建议读后感 8

暑假的时候我再次温习了一遍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虽然相隔的时代迥异,但大师思想的精华却依然大放光彩。使我印象深刻的一些话:能否保护和培养每一个学生的自尊感,取决于教师对这个学生在学习上的个人成绩的看法。不要向儿童要求他不可能做到的事。很多时候,我们不满意的学生仅仅只是因为:他的成绩不能使我们满意,没有达到我们想要他达到的'合格或者优秀,——也许,他也曾努力过,或者至少尝试过。我们教师应该认识到,同一知识,有些学生是接近然后达到,有些是达到然后超越,有些是用很快的时间就能达到,有些则需要你的再三的期待与忍耐:对不同的儿童来说,这是不相同的。

那位历史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我认为:读书不能只读与本学科有关的书,甚至不能只读与教学教育有关的书,教育者应该把视野放得异常开阔,有必要把哲学、美学、宗教、心理学、文学、最新科技理论著作纳入自己的必读书目中。我是一个小学高年级学教师,也深深地体会到,许多落后的学生并不是,而是基础没有打好。只要认真的辅导,他们是完全可以赶上去的。我们一定要做到:把那些好像是知识的“地基”的基础知识牢固地保持在记忆里,达到牢记终生的程度。

给教师的100建议读后感 9

这本书里面,谈了关于教育的方方面面的问题,有很多闪光的东西,当然不是金子,虽然存在国家、社会、民情、地域等种种因素的差异,但书中许多宝贵的经验仍然能够为我们所借鉴。看这样的书,领人感悟到了很多东西,作为一名刚刚参加教育工作的年轻教师,我读这本书的时候,被深深的触动了。下面我就根据自己读到的内容,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世界上没有好的教育方法,只有适合的教育方式

苏霍姆林斯基在第一个建议中提到,“我们作用于学生精神世界的最重要的工具是教师的话语、周围世界的美和艺术的美……”

古人有一种说法:“乐人易,动人难。”也就是说,让人开心容易,要想感动人很难。其实我觉得,乐人和动人是语言的两种不同风格,幽默的极致也能动人,例如马克吐温的《竞选州长》,当你读到:“9个刚刚在学走路的包括各种不同肤色、穿着各种各样的破烂衣服的小孩,冲到一次民众大会的讲台上来,紧紧抱住我的双腿,叫我做爸爸!”在捧腹大笑的同时,你的心里能不一阵波澜起伏吗?

我想,一个语言贫乏单调、枯燥无味的教师吸引的学生恐怕也很有限。作为教师,我觉得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应该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无论我们采用的是哪一种风格,只要能吸引学生就是成功的语言,教育的方法我不敢妄言,只是感觉如果这种教学方式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就是好的方法。

  二、课堂质量是我要诛求的目标

在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本书中,我还读到这样一段话“‘批改作业本占去了全部业余时间。’面对着一叠叠作业本要批改,不止一个教师会不寒而栗,这不仅是因为要耗费许多小时的劳动——令人苦恼的是,这是一种单调的非创造性劳动。”

这让我想起一则黑色幽默,说有一位中学语文老师英年早逝,死后在人们办丧事的时候,突然诈尸,从棺材中坐了起来,边上的人都吓呆了,两股颤颤,手足无措,幸好,这位老师一个熟悉的朋友较为镇静,扯起了嗓子喊道:“那个,某某某老师,快来改作文。”话音刚落,尸体应声而倒,再没反应。这当然只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但从中可以看到许多老师在作业堆中疲惫不堪的影子。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了减轻老师负担的三个方法:

第一、在每堂语法课上抽出一定时间,让学生书写和记住可能犯语法错误的词语;

第二,为家庭作业的'完成做细致、周密的准备工作,以防出错;

第三,定期抽查:教师有时收几个学生的作业本批改,只有测验时才全面批改所有学生的作业。

前两个方法是避免学生作业出现大量错误,教师批改起来才能健笔如飞,节省时间。我觉得,这是向我们课堂要质量的另一种说法,课堂质量上去了,批改作业的时间少了,等同于我们教师的生命就延长了。所以,可以这样说:“课堂质量是教师生命的延长线。”后一个方法的提出,我觉得可以稍作修改,采取平时分层次、不定期抽样检查,测验时候进行全面批改的形式。

  三、使自己的教学更加有效

在探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是真正有效的”这个问题时,书中还有这样一段话,非常诙谐有趣:“我不由得想起波兰的著名教育家亚努什·科尔恰克的话:‘指望别人给你拿出现成的思想,无异于让别的女人替你生产你怀胎的孩子。有些思想是要你自己在阵痛中去生产出来的,这样的思想才最宝贵。’如果你们想成为真正的能工巧匠,那就不要等待‘别的女人替你生产你怀胎的孩子’。只有你在其中倾注了自己的智慧、自己的活的思想的教学方法,才是最好最有效的方法。”

比喻生动形象,很能发人深省。确实,现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充斥耳目,令人眼花缭乱,我们不能盲目地跟从,一味模仿不是明智地选择,我想说:“克隆永远到达不了艺术的高峰。”别人好的东西应该吸收借鉴,但决不能生搬硬套。

那什么才是真正有效的教学方法呢?我个人认为,除了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倾注自己的智慧、自己活的思想的教学方法之外”,还应该有一个基本准则,那就是能最大程度发展学生能力、挖掘学生潜力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方法才应该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追求的终点,但这个终点不像是高山,我们爬一辈子、几辈子也不一定能到达顶峰。

而且,个人的顶峰又不等同于全社会的顶峰。我觉得,在教学这条路上,只要你遵循上面提到的这两个原则,才可事半功倍。

给教师的100建议读后感 10

近期,我认真研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使我受益匪浅。这本书是苏霍姆林斯基一生心血筑就的纪念碑,它犹如一面镜子,给人以启迪;它犹如一本教科书,给人以借鉴。在书中他用生动的教育事例、精辟的理论分析,为教师们开拓了眼界,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而他所提的教育建议也涵盖了教育的方方面面,使我受益无穷。接下来,我将联系自己的实际工作来具体谈一谈我的读书体会。

第一,不要向儿童要求他不可能做到的事情。现在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有的学生在一年级就开始落伍、不及格,到了二、三年级更甚,一直到最后可能都无可救药,直至老师都放弃。那么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何在呢?我认为是老师没有学会对学生进行个别对待。众所周知,每个孩子的脑力劳动都是不相同的,我们既不能拿好学生的标准去要求差学生,也不能让好学生去迁就差学生,那么这就要求老师学会培养和保护每一个学生的自尊心。他们的自尊心从何而来呢?最主要的是他们自己的学习和老师对他们个人成绩的看法。

我今年带的是一年级,我们班一共45名同学,每个孩子的水平都参差不齐,其中也有让我头疼的后进生,他们的听课效率不高,作业完成不好,成绩一直下降。而且我还发现,他们渐渐地不爱说话了,因为他们怕自己回答不上来或者回答错误,被同学们笑话。针对这种情况,我觉得有必要采取一些措施。首先,每次上课之前,我们除了要认真地备课外,还要备学生,周密地考虑每一个学生在上课时应该做的事情,以及他们的反映。其次,我会把上课提出的问题进行一个划分,分为"难、中、易"三个等级,不同的学生提问不同等级的问题,这样每一个人都能回答出正确的答案。这样一方面检查了他们的听课效率,另一方面也树立了他们的自尊心。最后,在作业布置上,我们也要下一些功夫。我会根据孩子们的学习状态将班级分为三个大组,每个组分别布置不同的作业,让他们独立完成。完成作业后就会获得相应的评分,让他们从评分中看到自己的劳动和努力,感受学习带给他们的快乐和满足,在无形中培养了他们的自尊心。我相信这样久而久之,好学生会取得更大的进步,而后进生也会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哪怕只是一小步,我相信我的努力都没有白费。

第二,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阅读活动是多种思维形式的综合活动,大量实践证明,广泛阅读有利于培养兴趣,发展智力,提高学习成绩。而对于小学生来说,阅读不仅是一项发展智力的活动,更是一项快乐、有意义的事情,因为他们可以通过阅读,了解一个自己从未听说过,从未见到过的世界,并且将从中得到的知识用于学习、写作。因此,我在班里开展了以下活动。

首先是经典诵读活动。经典诵读一直我们学校的一大特色,学校根据不同的年级段为我们发放了不同的书,并且利用每周的早自习时间,让学生们进行大声的诵读。为了培养孩子们对诵读的兴趣,我在班里举办了一个"背一背,赛一赛"的活动。顾名思义,就是看看小组内哪位同学背得又多又好,然后在组里排出名次,老师酌情在积分表上进行加分。这样一来,不仅调动了学生们的诵读积极性,而且培养了他们乐于读书的好习惯,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其次是亲子读书活动。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让他们自己去读一本书简直太困难了。所以,我在班里举办了"亲子读书活动",让家长和孩子一起读书,然后我会定期找一些课外阅读做得好的学生和家长,让他们根据自己的`阅读内容做一个小小的汇报展示,声情并茂地讲述自己阅读时最喜欢的小故事或印象深刻的小片段,将自己的所见所感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分享,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另外,同学们也可以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好的、精彩的课外读物,大家一起来学习。通过这些鼓励的方式,让不爱阅读的学生对于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这些活动的熏陶,会让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很大的提高,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也会有很大的益处。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读书不仅能丰富我们的内在修养,还能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尤其是对我们教师来说,书籍就犹如一面镜子,能映照出我们在教学中的不足。而我们只有不停地读书,才能从知识的海洋里汲取更多的营养,才能不断地充实我们的头脑,提升我们的思想。所以让我们所有的老师都来热爱读书吧!为自己订一个终身学习的计划,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服务,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让自己成为一名合格并优秀的教师。

给教师的100建议读后感 11

作为一名小学新老师,角色的改变让我有了不同的生活认识,如何在新环境将教师的角色更加饱满和充满活力,在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中,“给刚参加学校工作的教师几点建议”的小标题让我有了寻找答案的渴望。

在建议中提到:无论年轻的时候充满了多么热烈而紧张的劳动,但是在这个时期里,总还是能够找到时间,来逐渐地、一步一步地积累我们的精神财富。在接触学生的时候总会觉得时间不够用,想充分利用每分每秒做些有意义的事,但似乎却力不从心。看到建议中的这句话我反问自己:是真的很忙吗,真的忙到没有自己的时间吗?对这个问题我不能笃定回答说是,古老哲言里关于时间有一句:时间是可以挤出来的。我不想把碌碌无为当成我教育生涯前期的标签,“首先必须点滴地积累作为一个教育者的智力财富,面前的道路还很长,在这条道路上,你将看到各种人的最预想不到的命运,青年的`爱思考的智慧和眼光将求教于你”。我们的学生现在都是一颗颗幼小的嫩芽,他们一天中三分之一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期间最有影响力的人就是我们教师,认真回答每一个提问,真诚对待每一个孩子,微笑回视每一个注视,也许这就是教师成为“天底下最光辉职业”的原因吧。

苏霍姆林斯基在建议中给新老师提出指点:“怎样才能成为自己的学生的楷模?怎样才能使理想的光辉照进他们的心田。

年轻的朋友,我建议你每个月买三本书:

(1)关于你所教的那门学科方面的科学问题的书;

(2)关于可以作为青年们的学习榜样的那些人物的生活和斗争事迹的书;

(3)关于人(特别是儿童、少年、男女青年)的心灵的书(即心理学方面的书);

希望你的个人藏书里有以上这三类书籍,每过一年,你的科学知识都应当变得更丰富。”学科课程教学指导中涉及到设计理念方面提到“从单一讲解转向组合优化”,现在学校教学需要的是全方位培养,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更能接受知识,在有效引导中自觉学会点横撇捺,学会加减乘除。这是每一个教师的教育技巧的高峰,应当努力向它攀登,像寻找宝石一样寻找那些关于杰出人物的生平和斗争的书籍,把这一类书摆在个人藏书中的最崇高的地位上。

一本好书是给人启发和引导,在这本书里,从方方面面的细节中诠释着“教师”真正的责任,每个字句都像在给一件衣服密密缝合的针脚,虽言细但重要。“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看着窗外飘起的绒花,这书卷滋味别是一番后劲在心头呢,好书犹花,抿品有暗香。

人总会对自己的人生道路做出选择,而我选择了人民教师这一职业,在学校看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鎏金誓言,出校门后看着讲台上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路上受着感恩的恩惠,遇到的人,处过的事,读过的书,都是财富。

给教师的100建议读后感 12

有句名言说得好:“书籍是人类的朋友,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不错,的确是这样。在看过《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这本书之后,带给我极大的启发和深深的感触,书中每条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是一本非常好的教育名著。

  一、教师语言的纯洁性教师的语言要纯洁、文明、健康。

语言纯洁,就是要讲普通话。语言文明,就是用语要文雅、优美,语调要和谐、悦耳,语气要亲切、和蔼,使学生听后能产生愉快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语言健康,就是在使用语言时,要切忌一切低级、粗俗的污言秽语。语言是一个人文明程度的表露。教师的语言修养是其为人师表的重要因素,会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和审美修养产生极大影响。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对语言美的敏感性,是促使孩子精神世界高尚的一股巨大力量。这种敏感性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源泉所在。”因此,要启迪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教师就要用醇美的语言去触动学生心弦,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使其形成纯洁、文明、健康的心灵世界。

  二、教师语言的准确性教师的语言要准确、鲜明、简练。

所谓准确,就是要观点明确,语意清晰,发音标准,遣词得当,造句符合文法,推理合逻辑,用语具有专业性和学术性。所谓鲜明,是指语言要褒贬分明,饱含真情实感,爱什么,恨什么,赞扬什么,反对什么,泾渭分明。所谓简练,是指语言言简意赅。论述简明扼要,提纲挚领;分析鞭辟入里,丝丝入扣;描绘画龙点晴,入木三分;见解独到深刻,令人耳目一新。这样的语言才会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才能够像春雨一样流入学生的心田,同时把美好的思想和科学的知识一道带进去。

  三、教师语言的激励性语言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它的真正的美离不开言辞的热情、诚恳和富于激励性。

因此,教师一定要努力把活生生的灵感和思想贯彻到自己的话语中去,使“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从而“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受到强烈的感染”。教师语言的感情色彩,来源于教师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来源于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对文化科学知识的强烈渴求,以及对学生的赤诚之爱。据说鲁迅先生讲课的声音并不抑扬顿挫,也不慷慨激昂,但他的每句话,每个字都充满着感情的.魅力,使学生觉得意味深长,引人入胜,使每一个接近过他的学生都感到有一种信念的力量浸透在自己心里。

  四、教师语言的启发性教师的语言要含蓄、幽默、富于启发性。

教师如果言语丰富,措辞优美,含蓄幽默,富有魅力,让学生置身于语言美的环境和氛围之中,学生就会心情愉快,兴味盎然,思维敏捷,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和教学效果。语言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教师工作是创造性的劳动,在教师劳动的每一领域,都需伴有取得沟通教育对象心灵最佳效益的语言;教师应有一个语言库,贮有丰富的资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教师还应具有很强的驾驭语言的能力,根据需要,呼之即出,信手拈来,用得妥贴。这就要研究学校教育活动每一领域的语言,要研究使用教育教学语言成功和失败两方面的经验,要研究不同教育对象的语言特点,要研究不同学科教学语言的特点,还要研究其他行业可借鉴的语言。在研究中,勤于采集大量语言材料,善于分析综合语言材料,还应持之以恒对某一语言现象进行跟踪积累、研究,并对教学语言的效益进行评估。

总之,读过这本书后,带给我极大的启示和教育,使我懂得了不少教育的艺术,以后还要多看这类的书籍以此增强业务水平和师德修养

给教师的100建议读后感 13

《给教师的100条新建议》,作者是上海市北郊学校校长郑杰。“不妨一读此书,这是一本无害的书”。这就是郑校长在《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中第一句话,就从一种别样的角度吸引着我。此书是一位校长给教师的建议,也是一位教育改革者的畅想。他关注教师的生命质量,走进教师的心灵世界,并努力为教师增添职业欢乐。每一条建议都闪烁着思想的光芒,让人反复咀嚼,受益无穷。我就对其中的一条建议“每个人都应成为优质服务的提供者”谈谈自己的感想。

有位特级教师曾说过:“教师的工作,说到底是一种服务——一种教育的服务,服务中的教育。作为一名教师,积累的也无非是服务的本事罢了。”在竞争日益强盛的今天,教师不但要明确教育服务的意识,还要提供优质的服务。

  一、服务意识的树立:

服务是一种崇高的精神。由于长期形成“师道尊严”意识的影响,教师习惯地把自己当成一个知识的拥有者、教学的主宰者甚至有时候不是教师为学生服务,而是学生在为教师服务,如很多公开课,就是全体学生为老师的表演而服务的过程。

仔细分析我们的教育工作,从学生的学习、纪律、行为习惯的养成,甚至包括为了孩子的教育,对家长所做的工作,哪一样不是服务性质的?教师要转变观念,以一个服务者的心态去对待工作,遇到问题,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自己有没有服务好?哪儿出了问题?怎样做更好?这样不但能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还会为教师自身赢得更高的声誉。服务意识是未来人的基本素质,只有从心底里做好服务准备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二、为学生服务:

“以人为本”的教育就是要求只有教师真心服务于学生,才能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学习、成长。学生学习赶不上去,教师要帮助他们补课;学生学习习惯不好,教师要帮助他们改正;学生在成长中遇到了麻烦,教师要帮助他们分析原因,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所有这一系列的帮助,都是对学生的服务。班里有一个孩子,自控能力较差,还经常欺负同学。对于这样的同学,我除了平时多关心一点,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以外,还经常让他做一些小事情,使他觉得老师很看重他。慢慢地,他开始主动关心起班级、主动帮助同学了,自控能力也得到了增强,学习积极性也日益高涨,学期结束评上了“飞跃之星”。这就是教师根据孩子的特点专门对他进行的有效教育,这是一种有效服务。

一位老教师说过:“做别的工作你也许面对的是冰冷的机器,但是要记住,你从事了教师的职业,你面对的永远是有感情的人。”教师不是要求学生尊重自己,而是先让学生成为自己的.偶像从而去赢得他们的尊重;不是用严格控制或批评惩罚去征服学生,而是了解所教的孩子的心理需求,设法用自己的魅力,用身上蕴含着的真善美的因子,以及得体的语言、激情和幽默去吸引并指导着每一个孩子。要想学生所想,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教育的问题。只有与学生建立起牢固的情感纽带,才能得到学生的尊敬和爱戴,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在班主任工作中,教师可以组织许多的活动让一个集体充满温馨,让孩子感觉我喜欢这个集体,喜欢这个老师。有了一种良好的情感,教师的许多要求学生就容易接受,执行的就比较好。

教师要站到被服务者立场上去思考问题,了解他们所期所盼,为他们解除成长的烦恼,为他们做好服务。一多微笑。微笑能改变学生心境,更奇妙的是能改善教师自己的心情。教师应让微笑伴随学生的成长。特别是对待那些后进生,他们更需要教师的微笑。教师越是在生气的时候越要自己保持微笑,这样教师的言行才不会偏颇。二是学会倾听。教师要做孩子的忠实听众,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说,要沉得住气,让学生说完。这不但是对学生的尊重,也是了解学生心理以便“对症下药”的重要手段。比如有些孩子生气的时候来找你说事,你静静地听他说完,也许他的火气也下去一半了,这时候你说的话他会更听得进。三要有宽容之心。教师应耐心冷静地处理学生出现的问题,尊重他们自己的选择。要允许孩子犯错误,而且是反复犯错。如果孩子各个都是行为优秀,那么教师的功能就少了一大半。

教师要让自己的课堂尽量精彩一些,让孩子们学得开心,尽量轻松。教师要精心备课,制作精美的课件,用生动幽默风趣的语言组织课堂,让孩子专心学习。对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还要找其他的时间进行个别的辅导。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发展地更好。

  三、为家长服务:

家长是教育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坚强后盾,家长最应受到学校和老师热情接待和服务。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在很多时候,对付学生的一个杀手锏就是“请家长来!”。提高服务意识,应该从对待家长的态度做起:主动与家长交流教育心得,讨论恰当的教育方法,多家访或作电话访问……。无论是“优秀学生”的家长,还是“后进生”的父母,他们都是学校生存的基石,我们都应以同样的服务态度对待。家长如果有什么困惑需要你的帮助,教师都要不遗余力地帮助,热情服务于家长,将家长作为最可信赖的伙伴,可以使我们的教育事半功倍。不论是家长发来短信告之孩子有些感冒请多加照顾还是请老师严格要求,教师都要认真对待。

  四、在服务中收获:

当我们接受别人提供的服务时,我们要对别人的服务心存感激,还要宽容,要善意地理解对方所提供的服务的出发点是好的。当你学会感激之后,你会醒悟,正是你的服务对象给你的生命如此精彩的内容。有些教师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成绩,或者成为优秀、特级教师等,都要感激服务对象给你提供的机会。一个人在别人获得满意服务时,他本人也会感到充实快乐。诚心诚意的服务,将给我们的生命更多惊喜,内心也会安宁,就会有幸福感,就会感到工作着的美丽。

给教师的100建议读后感 14

先做好“读书人”才能做好“教书人”,读书能让我们成为优秀的教师。我看过《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这本书后,有种拨云见日之感,作者从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出发,把教育好孩子的建议向我们娓娓道来,为我们指点迷津,还给我们许多教育教学的好方法,使我受益颇丰。

读了苏霍先做好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我平时在教学中遇到的很多疑惑都得到了解答。像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如何做好后进生的工作等。书中还有许多关于教学管理、教学经验,教师对课程的计划和组织,以及如何提高教学成绩等等。

书中给我留下较深印象的是苏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视教师读书的重要性,他提出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学时游刃有余,发挥自得,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使自己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这样才能充实我们的头脑,提升我们的思想,作为年轻教师的我,面对教材教法的生疏,我更加体会到读书的重要性以及厚积薄发的道理。

在《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一文中,苏霍姆林斯基鲜明而生动的指出,有些学生很长时间都没有对任何事情表现出特别的兴趣,教师就很难把酷爱知识的火花,从自己心里移植到学生心里。学生在某一学科上成绩落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他们冷淡的态度。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教师在教育学生的同时,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成为自身学习怕主人,要乐意地投入到自己的学习中去。

苏霍姆林斯基一生都坚持写教育日记,教育日记,对教师而言,就是对教育过程的思考,把自己有所触动的瞬间和片断变成文字,记录在案,对自己以后的教学会有很大的帮助。我认为,善于觉察儿童课堂内外的行为上的极其细微的变化,是十分重要的。孩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在自己的眼睛里,学会观察孩子,观察才能了解孩子,才能捕捉细微的教育现象。教育日记也包括教学反思,记录教学活动等,是对自己一日工作的审视和分析。

书中谈到对“后进生”的'工作,这确实是每一位教师“最难啃的骨头”之一。他们理解和记忆的能力相对较差,有的老师教了一段时间就会失去信心。作为教师应该帮助孩子从学习的逆境中走出来,“后进生”普遍存在着“没眼睛,没耳朵”的毛病,他们对老师上课所讲的没用心听和记,在教学中,要经常让这样的学生回答问题,提高他们用眼、耳的频率,自然知识就记牢了。他们有些并没有智力上的差异,只是少了一份坚持,在学习生活中多加培养,有了坚持不懈和体验成功的喜悦,他们也不再成为“后进生”了。

读了这本书,发现作者提出的问题都是教师近切想解决的问题,既有理论也有生动的事例,还介绍了处理问题的对策。读书不仅能激发“后进生”的觉醒,更能让我们教师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成为真正有品位的教师。

给教师的100建议读后感 15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三十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读了他写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一书,让我受益匪浅。这本《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一书中,不仅有精辟的理论分析,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而且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这些基本上也是我们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因此读着他的这本书,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面前,他循循善诱,给我排忧解难,指点迷津。

其中有这样一句话:"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 一昼夜只有24小时"作为一名一线的.教师,我也常常有这样那样的困惑,总感觉有太多的事情要做,每天从早忙到晚还是发现时间总是不够用:备课,上课,批改,加上大大小小的活动……我也深知读书有多么重要,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可说是我们一生的收益,可是我们该怎么做呢 作者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我们总在抱怨着时间的流逝如水似箭,可时间总是最公平的,它给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天24小时。我记得上学期我在所执教的班级中就明确的提出"每天读书半小时",我这样要求着学生,可是我自己呢 我陷入了深深的反思之中……

那么什么时候读书呢 我曾经提议学生读书可以利用晚上放学完成作业后或者早上起床后。其实这两个时间段也是我们老师读书的好时机。当然每天读书半小时也需要下决心。只要你有了决心,不管多忙,你就一定能找到这半小时。桌子上放一本,沙发上放一本,床头上也放一本,在你有意无意能读书的地方都可以提前放上一本书。

由此我更想到了学生读书,若是能利用教室的黑板报,墙报等,在其中设"采蜜集","知识角"等栏目,发动学生把课外阅读中学到的精妙词句,逸闻趣事,百科知识等摘抄上去,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如此一来,学生的阅读面就大大地提高了。

当然,平时还可以让学生上台讲故事,其他学生听故事,这样一方面调动了部分学生的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对于少读书或不愿读书的孩子来说,就能通过听故事,了解故事情节,认识人物个性,知道事物善恶,从而产生爱听的欲望和阅读的兴趣。

不过,说说容易做做难,我不知道有多少老师,能做到这一点,反正我觉得我还没有很好地做到。因为我给学生上着同样的课,提着同样的问题,做着同样的作业,考着同样的一张卷子,即使做错后教育的方式也是一样的。虽然有时也想改变,但最终总是不了了之。我想今后我一定要从繁重的教学中抬起头来,多看,多想,多实践,多读书,争取和学生一起爱上读书。

给教师的100建议读后感 16

紧张的教学工作已经进入到最后一个月的倒计时,在心情上难免有一些疲惫和急躁。

再一次翻开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其精练的语言、闪光的思想,就像一场及时雨,抚平心中的浮躁。

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表情的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地进行心灵的接触。”这席话让我读懂了老师和学生之间重要的是情感交流,每一次心灵的碰撞都有利于建立和谐、轻松、愉快的师生关系。

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能全部奥秘就在于热爱每个学生。”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情感在学习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信念的催化剂,我国教育家曾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此,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是政治教师道德威信形成的`根本保证,职业学校教师只有以良好的感情,崇高的道德去关爱学生,才会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力量,受到学生的尊敬与爱戴。如果教学中忽略了这种情感的关爱,就等于抽掉了教学的灵魂。教师在授课中的情感以及伴随而发的语言,不仅能激活学生听课的情绪,而且能增强说理性,可以收到感人至深的效果。只有用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去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学生才会在情感上与教师产生共鸣,才会“亲其师,信其道”

微笑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热忱、关心和爱护,是“爱”的一种表现。实践也证明,教师的微笑,能取得多方面的教育效应,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说,凡是教师寄予希望的学生,感爱到教师的关心,爱护和鼓励,他们就常常以积极的态度对待老师,对待学习和对待自己,但如果被教师冷淡或厌恶的学生,则势必走向反面。

俗话说:情通才能理达,情不通则理不达。如果教师不讲情,就会把课讲得干干巴巴,枯燥无味,影响教学效果。一位心理学家说,青少年的心灵像一架多弦琴,其中有一根弦是和音,只要找到它弹一下,就会使其它弦一起振动,发生共鸣,协奏起来产生美妙的音乐。如果教师能用真情拨动这根弦,使它在学生心中产生共鸣,教学就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教育学生时要讲实话、真话、要理论联系实际,这样学生就会感到亲切,不知不觉地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从而受到生动深刻的思想教育。

一切为了学生,我认为要做好学生的服务,主要是帮助学生能够有效地进行个别化自主学习,必须转变学习观念,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切实转变观念,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开放教育以学生个别化自主学习为主,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手段为学生提供多种媒体教学资源和多种形式的教学组织活动,以学生为中心提供多种学习支持服务。只有围绕“以学为中心”,才会千方百计寻找资源,一心一意提供服务,把搞好对学生服务变为我们的自觉行动,并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所求所需都能得到较好的满足。对学生的支持服务不只是针对某一个人、某一门课程、某一个时期,而是全方位、多层次、多功能的纵横交错的支持服务体系。

所以,无论工作有多么繁忙,都应该有一颗耐心,一颗爱心去对待学生。

给教师的100建议读后感 17

未看郑杰著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之前,我心里有这样的想法,这莫不是又一本“正确的废话”的集合体吧,看着看着,发现其中还是有些内容触动我的内心,是“无害”的。这越发激励我想从书中找到其中能有助于我教学的内容。但可惜的是,这不是非常具体的教学实践指导,而是一本给教师的精神家园指明方向的书。接下来我就谈谈读了这本书之后对教师的精神追求方面的一些感想。

本书第一条谈到教师要作为一个完整的人,那我在想,教师哪儿不完整了?为什么会不完整?怎么样才能完整?郑杰说到,“教师如何充实自己的精神空间,成为完整的一个人?像丰子恺、夏丏尊,以自己广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谆谆教诲学子,像季羡林,以人格的无限魅力熏染学生。无限相信书的魅力,多读书以滋养身心,多经事以历练处人。”

可见,教师要成为完整的人,必须“要拥有自己的精神空间”,必须有自己的精神追求。想赚大钱,就别来教师行业混了。当然也不会苦于生计,衣食是无忧的。既然物质方面我们不能多求,那就往精神方面发展。

[法国]卢梭说:“有些职业是这样的高尚,以致一个人如果是为了金钱而从事这些职业的话,就不能不说他是不配这些职业的;军人所从事的,就是这样的职业;教师所从事的,就是这样的职业。”

书中讲到教师登上人生幸福的三层楼,幸福的第一层楼是物质生活,幸福的第二层楼是艺术生活。幸福的第三层楼是独立思想。

物质生活的追求是教师精神追求的基础,艺术生活的追求为教师精神追求增添了色彩,教师压力确实很大,我们要学会宣泄,要学会用艺术的方式表达,不平则鸣嘛,鸣也要鸣得有价值,劳作中的健身总比单纯的健身来得有意义。同样,艺术的宣泄,一方面使我们的精神得以舒展,另一方面无意之中也创造了价值。说不定以后你的歌声,你的画作,你的文章,你的书法,你的所有的一切都能给你带来无穷的乐趣。这层追求让教师以工作为乐趣。幸福的第三层是独立思想,

王小波认为,自由思维是人的本质,追求智慧是思维的乐趣,是人生的主要幸福。恩格斯认为,哲学将我们带到宁静的彼岸。伊壁鸠鲁认为,对于灵魂的健全而言,任何年龄的人开始思索都不会太迟或太早。

这层追求让教师将教育工作当成思想的起点。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太累。我们的精神才是舒展的。

精神追求也可以说是自我实现的需要。书有有许多好的'建议,我罗列一下标题:

比如:让我们“现代’’起来,教师要继续学习,讲演使人完美,学会倾听不容易,为自己而教,思索是一件快乐的事,从四十分钟里榨出油来,这些都是从教师工作方面、自身素质方面的自我实现来达到精神方面的追求的。再如:教师要有赤子之心,关怀身边的每一个普通人,教师要有静气,要有宽容精神,要学会做减法,捧着良心教书,保存天真,这些都是从教师的修养内涵上要求教师的精神追求,给教师的精神追求指明了方向。另外,书中还将教师置于改革的潮流中,在社会、市场、改革中磨练教师的精神。如:不做改革的看客,合作是竞争的归宿,把困难当做机会,为孩子们当下的人生幸福服务,为自己的未来投资,等等。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精神丰富、道德高尚、智力突出的教师,才能尊重和陶冶自己的学生的个性,而一个无任何个性特色的教师,他培养的学生也不会有任何特色,他只能造成精神的贫乏。”

我们应该为此而努力。有了自我实现的目标,有了精神追求的大方向,我们才不会在商品经济社会迷失自己,丢弃我们的本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如果教师自己的灵魂都出了问题,那怎么去影响学生的灵魂,使其正确地对待人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郑杰讲到,要我们为沉重的负担找到良好的理由。有两种可能导致无法承受工作的负担:

一是你没有从工作中找到生命的影子,二是你有可能过于追求外在价值而不是内在价值。

只有我们的工作轻松,我们的灵魂空灵,我们自己才有更好的发展,学生也会获得更好的发展。我最欣赏里的这样一段话:教师要的是静气。就是要静下心来备每一堂课,静下心来批每一本作业,静下心来与每个孩子对话;静气就是要静下心来研究学问,静下心来读几本书,静下心来总结规律,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方式,以便更好地超越自己;静气就是要静得下来细细地品味与学生在一起的分分秒秒,品尝其中的乐趣,品味其中的意义。

静气才能平心,心一平,生活会是另外一番景致,工作也会是另外一番景致。

静下心来,受益的是学生,受益的是你身边的每一个人,而最终受益的是你自己。

这使我想起了《大学》里的一段话印证了上面的观点: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最后还是能得的啊,所以不要担心,我们得到的不是物质,我们得到的是心灵的丰富,灵魂的高贵。还有节日里,学生的祝福,课堂里,幸福的微笑。已经够了。

读完之后,总之感受颇深,让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更加有信心。让我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书中讲道:“真正的学习并不是一个人关起门来苦读,或如古人那样需要悬梁刺股地读死书和死读书。真正的学习借助于有效的表达和倾听,他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以开放的心灵容纳别人的想法。”

其实成功很简单,一靠兴趣,二靠持久,愿大家在教学事业上取得成功,更上一层楼。

给教师的100建议读后感 18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我喜欢这本书!因为她是是站在现代化、信息化时代的,是从教师的角色对教师的建议,而不是教育教学的某个领域。我喜欢这本书!因为它像一面镜子,真诚的表述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忠诚与执着。我喜欢这本书!因为它充满了精气神,充满了真诚,充满了生命的灵气。一百条建议,融汇在一起,让我感受颇深。以下几点印象尤其深刻:

  一、教师要有静气

有的人一身匠气,只知机械地干同样的事,干得毫无生气。他们眼中的工作,仅仅是要完成的任务,为了完成任务,只习惯于从过去的经验中去搜取营养,在这种消极态度下,人们形成了一种定势:凡事都可应付,只需照老规矩办就是了。有的人沾满俗气,或者叫市侩气,又叫小市民。他们遇事总先考虑自己的得与失,不斤斤计较一番,他绝不罢休。有的人躁气,这种毛病许多人都有,躁气就是浮躁之气,千起事来冒冒失失,想急于求成,没有多少事情能干到彻底,却急于表功,事情没有干完,就要评这许那。

教育是长期投资的事业,教师干的工作需要扎扎实实,点点滴滴,任何包装、宣传、炒作,都不能替代一天天熏陶,一本本作业,一句句话语。所以,教师要的是静气,就是要静下心来备每一堂课,静下心来批每一本作业,静下心来与每个孩子对话;静气就是要静下心来研究学问,静下心来读几本书,静下心来总结规律,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方式,以便最好地超越自己;静气就是要静得下来细细地品味与学生在一起的分分秒秒,乐趣自然在其中,生活的意义也在其中。静气才能平心,心一平,生活会是另外一番景致,工作也会是另外一番景致。

静下心来,受益的是学生,受益的是你身边的每一个人,而最终受益的是你自己。是呀,作为年轻教师,有的是满腔的热情和把事情做好的信念,但是要把工作做好,做精,的确需要静。需要静下心来备好每一堂课,批改每一本作业,读几本好书,总结一下自己的不足,细细品位与学生在一起的'每分每秒,品尝作为老师的乐趣。何乐而不为呢?来,一起放飞心情吧!

  二、教师要有宽容精神

宽容不仅是一种方法或手段,更是一种精神。

我们在教书时,如果我们只守着自己习惯的教法,拒绝一切新的想法和创意;当我们面对一个有个体差异的孩子,我们只以个人的眼光去取舍,唯独偏爱那些乖孩子,排斥那些笨孩子、脏孩子、调皮的孩子,那么我们就不具有宽容的精神。学校是人们犯错误的地方,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就会学会宽容。因为我们面对的教育对象都是一些孩子,他们很多时候缺少判断是非的能力,当他们犯错的时候,我们要有宽容的心态,给予他们一些改正错误的机会,让这些孩子在犯错、认识错误、改正错误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同时我们在宽容别人的时候也要学会宽容自己,这样才能放松自己的精神,会使我们挣脱身心的一切束缚,使自己每一天都幸福。

  三、教师应享受生活

有十分充足的证据证明,我们的许多先辈活得比我们幸福。原因是他们更接近自然,更直接地接受造化的赐予;能更深的体会到亲情,更近地触摸自己的灵魂,更清晰的听到自己真实的声音,从而比我们更容易靠近真理。——这些,也正是我们现代人被“现代化”了之后遗失的最本真的东西。

人要解放自己、拯救自己,这是每个时代、每个个体都必须努力去尝试的。对教师而言,享受生活有着天生的有利条件。只要我们打开所有的感官,每天给自己一小段闲暇,那平素里再平凡不过的点点滴滴,只要你静下心来细细地品味,都无限风光蕴含其中。妨碍教师生活的,是教师自己。如果不能阻止自己卷入纷争之中,如果不能时时去寻找生活的真谛,如果不能训练自己的感官以发现生活的美,那么我们只能被生活抛弃。一旦我们被生活抛弃,那么,我们也必将被我们所教的孩子们鄙视。

我们挣开自己的“锁”,努力找寻着——更接近自然,更直接地接受造化赐予,更深的体会亲情,更近地触摸自己的灵魂,更清晰的听到自己真实的声音,更靠近真理的“自己”。这样,我们的心便有了归宿,便享受到生活给与生命的美好!

  四、教师应设法让知识本身吸引学生

这应该成为每一个教师努力的方向,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凸现知识的乐趣。在课堂上能深入浅出地讲解给学生听,不照本宣读,让学生自己去寻求知识,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明白知识的意义、学习的乐趣,让孩子们真正爱上每一门科。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你想把自己的孩子交给怎样的老师来培育,你自己就做这样的老师吧!是的,老师,请把美好的笑容带到学校,把对人与对世界的良好期盼带到同事们和孩子们面前,像孩子一样瞪着好奇的眼睛清点知识;把游戏这一人类最古老的快乐的方式引入课堂;把那些用了好些年的训词换成赞美,换成幽默;把那些尘封在角落里的各种各样的表情丰富在脸上。

一百条建议,一百个法宝,似阳光,如雨露,滋润着我干涸的心田。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读出人生哲理,教育智慧;而读出的更多是心灵的共鸣、灵魂的回音。作为一名平凡的教师,此书让我感动,更让我深思。但愿在其新锐思想的指引下,做一名幸福的教师。

给教师的100建议读后感 19

教师只有坚持阅读,不断学习,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理论知识,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家长对学生有很高的期望,学校对教师有很高的要求,但学生没有学习态度。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怎样做教师呢?这是我们经常谈论的话题。有时我们感到茫然、无助,不知道如何教学生。读了《教师100条建议》之后,我真的觉得这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书中的建议和建议看似简单,但实际上是苏霍姆林斯基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涉及教师经常遇到的棘手问题。本书使用了许多例子和经验,生动、清晰地解释了枯燥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阅读后,它使人感到亲切和深受鼓舞。每一条建议都有助于教师拓宽视野,提高水平。它可以作为一个如何做人的镜子,给人以启迪。也是一本综合培养人才的教科书,可供参考。这些关于教育的见解值得反复阅读、品味和反思现在,根据苏霍姆林斯基的建议和我自己的经验,我想谈谈我们应该为后进生做些什么:

  1、教师有兄弟情谊,教育永远不会放弃

优秀学生也有相似之处,但“差生”有自己的“差生方法”。那些好学生,你不必对他们大喊大叫。他们总是在窗外什么也不听,只读圣人的书;当你面对那些非常不同的贫困学生时,一旦他们有了一点问题,我们总是习惯于批评他们,写作和检查他们,惩罚他们,扫地。然后我们可以与他们进行推理,并给予所谓的原则性指导。事实上,惩罚和枯燥的推理并不能触动落后学生的灵魂,而是拉长了教师与落后学生之间的距离。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老师意味着什么?首先,它意味着爱孩子,感受与孩子交流的乐趣。我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与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理解孩子的心灵和精神,永远不会忘记自己曾经是个孩子。”照亮学校的永远不是入学率或其他名利,而是老师们神圣而壮丽的精神,对孩子们无微不至的博大爱,以及对每一个孩子作为无辜生命的深切同情。有了爱和同情,我们不能放弃,我们不能放弃。从这些话中,我深深感受到用爱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进入学生的精神世界,成为他们的好老师和好朋友的重要性。事实上,跟优秀学生一样,后进生也是祖国的希望。对于那些尚未开放的花朵,我们应该向它们倾注更多的耐心、更多的温暖和特别的爱。只有百花齐放,我们才能迎来花园的春天作为一名教师,很少有人不爱他们的学生。然而,在教育方面,虽然有时我们为他们的成长付出了很多,但他们并不欣赏,甚至常常适得其反,收到相反的结果。为什么会这样?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当我们教育我们的孩子时,我们没有把他们当作一个平等的人来对待。事实上,孩子们也有自尊。作为一名教师,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人格尊严,教学才能成为教育。教育的核心是关心学生。我们应该让学生经常看到他们的成功,让他们感觉到每一天都不是徒劳的,他们每天都有新的收获《给老师的100条建议》一书也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是可以制作的材料。如果我们找到正确的教育方法,就永远不会有落后的学生。他一生致力于研究学生和教育教学。在他看来,世界上没有永远的后进生。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位置和可塑的一面。因此,他从不放弃落后学生,而是千方百计研究学生的特点,然后想方设法帮助学生,最终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所长”。我认为苏霍姆林斯基这样做的原因与他对学生和教育的热爱密不可分。然而,我们无法改善后进生,所以我们抱怨他们,甚至放弃他们。在今天的应试教育下,一些教师已经失去耐心等待后进生改变。此外,我们通常忽视阅读的重要性。要掌握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很少,也没有办法研究学生。这如何帮助后进生提高?读完这本书,我有了一个方向。如果我想提高我的教育教学质量,我必须读更多的教育理论书籍。如果我想帮助落后的学生,我必须结合我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教学经验来研究学生。两者的结合将在教育中获得成功和乐趣

  2、改变教育和教学的角色,让学生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们的内心深处,有一个根深蒂固的要求,那就是感觉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这种需要在儿童中尤其强烈。”

我们有时会说,“这个问题我已经说了好几次了,但是学生们还是没有把它做好?”在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分析之后,我不得不承认我冤枉了学生。事实上,当我们解释时,我们有时忽略了学生应该理解什么以及他们在思考过程中应该达到什么目的。思考的'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它可以成为一项真正的脑力劳动。优秀的教师越善于让学生的思维活动具有解决问题的性质,学生的智力就越能积极参与这一活动,学习中的阻力和困难也就越明显。因此,脑力劳动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克服困难的过程。认为教学内容越清晰,学生遇到的问题就越少,掌握知识就越坚定的教师是非常错误的。确定老师永远不会代替学生解决问题。他们对学生的关心首先表现在让学生了解他们面临的困难。要克服这些困难,孩子们不仅需要极大的关注,还需要极大的意志。要真正掌握知识,我们不仅要在学生面前揭示教材内容的精髓,还要教会学生如何思考,让他们独立、有意识地深入到老师的详细讲解中去。

从这本书中,我也深深体会到,我们的教师应该注重自身角色的转变,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当一些知识被一些学生理解而另一些学生不理解时,教师的最佳作用是组织和协调活动,以便“把知道的人告诉不知道的人”。爱因斯坦还指出:“教师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是鼓励学生采取实际行动。”因此,我们应该建立一个合作学习的社区,让学生在心与心的交流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尽管他们的语言幼稚、可笑甚至不完整,但他们的想法是一致的。只要教师不断纠正和改进,教学效果应该是非常明显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找到孩子们学习的最佳方式”,面对“老师的身份”

学习有困难。首先,孩子们不愿意动脑筋,把学习当作一件苦差事。事实上,学习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无论一个孩子感觉多么困难,他都应该学会思考。书籍应该是他快乐的源泉。语言应该进入他的精神世界,成为他的个人财富。”当我们帮助学习落后的孩子时,我们不会直接给他们答案,而是一步一步地引导他们寻找自己的答案,让他们学会思考

  3、调整情绪并控制学生的注意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一种方法可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这就是形成、建立和维持孩子们的内心状态——即高度情感和智力兴奋的状态,让孩子们体验他们在追求真理和精神活动中的自豪感。”学生在学习中的注意力不集中是每一位老师都头疼的问题,尤其是学生的思想

给教师的100建议读后感 20

在《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这本书中,作者告诉我们每个老师:"那些特别的孩子正是通过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来学习正确的;我们永远都不要绝望,是因为只要我们充满期待,他们或许很有希望。""照亮学校的将永远不是升学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东西,而是圣洁瑰丽的师道精神,是一种对孩子的不染一丝尘埃的博大的爱,和对每个孩子作为无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悯。怀着爱与悲悯,我们不放弃,绝不放弃。让我们专著的神情告诉所有人,我们没有放弃。"

从这些话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的重要性。学生都是祖国的希望。对于那些尚未开放的花朵,我们就应该倾注更多的耐心,倾注更多的温暖,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百花齐放才能迎来满园的春色!

在一个班级中,有些学生思想觉悟较低,他们认识能力较低,思想基础不牢,容易出现反复。所以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上进心就不是一帆风顺的。这就需要老师要有耐心,更要有信心。只要我们工作做到家,是完全可以转变的。这些学生也是不甘心走下坡路的。当他们做错了事后,往往会感到懊悔。因此,我们教师对他们的思想反复、动摇要有充分思想准备,要更加关心他们,克服急躁情绪,不断地从反复中发现他们的'进步因素,教育引导他们向好的方面转化。同时,要注意做好巩固工作,防止这些学生思想重新出现反复。这就需要我们做大量的持久的艰苦的思想工作,应该象对子女一样爱护他们,要求他们,对他们负责任,既要有慈母之心,又要有严父之情,要爱得得体,严得适度,积极为他们创造向进步转化的条件。

教育学生不是一朝一夕能教好的。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有耐心,有持之以恒的决心,还要有正确的教育方法,我们不能绝望,要充满希望。

给教师的100建议读后感 21

我以前也听说过,《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是本好书,但从来没有真正去阅读过。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为了提高自身素养,又从学校图书室借来了这本书,认真品读。

这里的每一篇文章都振撼着我,我由衷敬佩:“苏霍姆林斯基真伟大,不愧是世界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他如道家常般的每一句话是那么实在又那么在理,列举的每个事例是那么熟悉,就好像是自己曾经碰到过的许许多多的问题,觉得自己十几年的书教得是那么失败。

拿到这本书,并没有从头至尾,按部就班的阅读,而是先翻阅了《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关于写教师日记的建议》,因为这是我迫切希望解决的几个问题。我也经常抱怨没有时间,忙;我也想写教育日记,但总是不能坚持;我也想平等的对待每个学生,但有些学生总能挑战我的耐心极限 看了后真的对我帮助很大,主要是在思想上、观念上有了转变。教师与其他职业的区别在于:教师工作的对象是人,教师将自己的精神世界作为职业资源,不以实际的可被清点的收益取胜。这就决定了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特别是在科学技术迅捷发展的今天,教师为适应社会的变化,面临着许多挑战,知识结构的变化、观念的更新、教学技术的改进、新型教学手段的尝试等等,都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难题。如何解决这些难题,针对社会的变化来调整自己,读了这本书后,我获得了不少收益:感受到了拥有自己的精神空间对教师来说是多么重要;认识到了赞美的神奇作用;体会到了思索的快乐;知道了宽容也是一种精神书中的一些精辟的理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教师应享受生活”

我们生活在一个效率社会,复杂的人际关系,快速的工作节奏,激烈的竞争,无形的压力,使我们忘记了自己,每日象是一根绷紧的弦,整天脚步匆匆,把自己的人生视为一场又一场的比赛,世界似乎已经成为一个角斗场,自己则是一台疲于工作的机器,我们似乎根本没有闲心去享受生活。这样的状态、这样的心情怎能高效率地完成工作任务?怎能教出适应现代化社会建设需要的人才?因此,调整自己的心态,享受生活,适当地放松自己对每一个教师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怎么调整自己,处理好工作与生活的关系,我在书中找到了答案:“只要我们打开所有的感官,每天给自己一小段闲暇,那平素里再平凡的点点滴滴,只要你静下心来细细地品味,都有无限风光蕴含其中。”是啊,“防碍教师享受生活的,不是别人,而正是教师自己。”

  二、“把困难当作机会”

我们所生活的社会,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适应社会变化的人,才能成为生活的强者,反之,不能适应变化,或不愿改变自己去适应变化的人终究会被社会所淘汰。我们的教育工作也是如此。它正在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改革,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都深刻地体会到:老师越来越难做,压力越来越大,面对摆在眼前的困难,你做怎样的选择呢?是退缩,还是前进?郑杰为我们做了细致的分析:“如果我们退缩我们将不仅放弃了人生难得的体验,更是放弃了自己的生存权力。如果我们正视困难每位教师都可以在解决困难中获得自己意想不到的机会,你越是往前,你的'机会就越多。”的确,只有将困难视为机会,才能从解决困难的过程中获得事业的成功感。

  三、“从四十分钟里榨出油来”

如何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一直是困扰我们每位教师的一个问题。因为低效率的课堂总是枯燥乏味、浪费时间,而高效益的课堂总是受到大家的喜欢。学生喜欢高效益的课堂,家长欢迎高效益的课堂,教师也因课堂的高效益而愉悦。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将成为我们不断探索、改进的一个课题。这本书让我认识到了这一点。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 “从四十分钟里榨出油来,”做短短课表的“守财奴”。是我们必然的选择。

最近,有幸读了《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感受颇深。此书读起来非常亲切,他的每条建议都与我们息息相关。他不是讲一些生硬的大道理,而是从教师的身边出发,由一些常见的现象、普遍的观点及颇具争议的问题入手,独具观点,总能道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对我的教学起到了很好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一、“要继续学习”

书中说到:“一旦教师停止了学习,他的工作便如同机械的运作,在机械枯燥的活动中教师会觉得生活毫无意义,会沮丧而没有活力。这一切都将使教师工作显得令人厌恶。因此,学习还能拯救教师自己。”

现代教育提出了“终身学习”的观念,教师要求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观念,自己首先要以身作则。所谓: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教师必须要养成继续学习的好习惯,给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

给教师的100建议读后感 22

《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这本书应该是教师的一个“法宝”。每次翻起,都会有一种体会,都会有一个个成熟或不成熟的偶感。

“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队成功的乐趣。有经验的教师,在一节课上给一个学生布置2、3道甚至4道复杂的应用题,而给另一个学生只布置1道。”书中谈到了有经验的教师的做法,确实在实际教学中“经验”也是一个“新手”型教师所追求的目标,而目标的获得则不是一日形成,这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是教师在教学能力、教学水平等方面不断提高的表现。一个有经验的数学教师在一堂课上能够如此分层对待学生,确实是有经验的,这个做法对教师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一个好的教师,在课堂上既要让优秀学生能够“跳一跳,摘得到”,又要保证基础差、理解能力弱的孩子有所收获,实在不易。

当然,有经验的教师不仅仅表现如此,如何让不同的孩子尽可能的达到大纲要求的`知识水平?不一样的学生应如何激励他们的学习动力,如何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等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备一备”的。

给教师的100建议读后感 23

近几日,有幸拜读了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大作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觉得他的每一条建议,都是他在三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用心血和汗水换来的。都凝聚着他的聪明与智慧,都彰显着他的热情与博爱,都寄托着他的梦想与希望。文章中有谈如何教书育人的,有谈如何关心后进生的,有谈如何提升自身素质的。特别是《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这篇文章对我的.触动特别大。

她在文章中说:教育素养的这一重要特征的第一个标志,就是教师在讲课时能直接诉诸学生的理智和心灵。在拥有这一真正宝贵财富的教师那里,讲述教材就好比是向交谈的对方(学生)发表议论。教师不是宣讲真理,而是在跟少年和男女青年娓娓谈心:他提出问题,邀请大家一起来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在分析这种课的时候,大家会感觉到:在教师跟学生之间建立了一种密切的交往关系。你,作为校长,也会被教师的思想的潮流所带走,你会忘记你是来检查教师的工作的,你会感到自己也变成了学生,你跟一群15岁的少年们一起为发现真理而欢欣鼓舞,你在心里回答着教师提出的问题。可见,教师在他所教的科学基础学科方面,如果没有深刻的科学知识,就谈不上教育素养。那么怎样才能使每一位教师不仅懂得一点教学的常识,而且深知本门学科的渊源呢?

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的这个方面正是取决于此。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

是啊,作为一名老师,如果没有渊博的知识,没有较深的教育理论素养,如何胜任自己的工作呢?受其影响,我开始反思自己,与苏霍姆林斯基相比,我有点自惭形秽,有些汗颜。业余时间大都浪费在了闲谈与游戏上了。于是我开始了新的人生之路:走进图书馆,去翻阅新上架的教育理论书籍。现在,我正在阅读《教育心理学》、《学习论》等理论书籍。下一步,我还要制订一份读书计划,多读一些国内外的教育家有关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经验方面的著作,以提升自己的教育素养,并将好的经验应用于教学之中。同时注意积累、总结自己教学工作中的经验与教训,并以笔记的形式记录下来,让自己的身后也留下一串歪斜而踏实的脚印。

给教师的100建议读后感 24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习的愿望是一种精细而淘气的东西。形象地说,它是一枝娇嫩的花朵,有千万朵细小的根须在潮湿的土壤里不知疲倦地工作着,给它提供滋养。我们看不见这些根须,但是我们悉心地保护它们,因为我们知道,没有它们,生命和美就会凋谢。”学生的兴趣是潜在的,需要教师的精心呵护与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的学生,培养学习兴趣是很重要的,为何刚入学的孩子对学习充满了好奇与渴望,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对学习的热情却越来越少?可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没有兴趣的指引和铺垫,学生会觉得学习是枯燥无味的,从而产生厌学心理。

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让所有刚刚入学的7岁儿童都完成同一种体力劳动,例如去提水,一个孩子提了5桶就精疲力竭了,而另一个孩子却能提20桶。如果你强迫一个身体虚弱的孩子一定要提够20桶,那么这就会损害他的力气,他到明天就什么也干不成了,说不定还会躺倒医院里去。”这就告诉我们要因材施教,不能对于所有的孩子都是一样的标准,只要他很努力,取得进步就是值得表扬和肯定的.。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好好地对待孩子们,及时的发现他们的进步,他们的优点,对于那些学习能力差的孩子更要多一点关心。

“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书中写到: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

这段话发人深省,让我从本质领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奥秘。我不应该总是抱怨没有时间,抱怨事情太多,我应当在自己所教学的语文这门学科中,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成为入门的常识,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

给教师的100建议读后感 25

在这进步发达的社会,在这充满竞争的年代,身为教师的我深感自己的身上的责任和压力。工作将近10年,实践说明时间就是经验,繁忙的工作之余我总是抽出时间来阅读教育书籍,来不断充实自己、丰厚自己。郑杰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给我们每一位老师提出了不少中肯的建议,他讲的不是一些生硬的大道理,而是从教师的身边出发,由一些常见的现象、普遍的道理及颇具争议的问题入手。独具观点,总能道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给我的教学起到了指导和借鉴作用。我感受到了一个教师拥有自己的精神空间是多么重要;认识到赞美的神奇作用;体会到了思索的快乐;感悟到宽容也是一种精神……使我对教师这个形象渐渐清晰起来,并明确目标:

  一、微笑面对工作

笑,是世界上最灿烂的语言。一个微笑可以消除一天工作的疲劳,一个微笑可以拉近师生距离,一个微笑可以是一个爱的鼓励,微笑总是充满着神奇的魔力。它可以感染身边所有的人,带给你愉悦的心情,有了好心情工作起来也特有精神。那就需要有一颗会微笑的心去对待平时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压力,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深刻体会到教师越来越难做,压力越来越大,面对摆在眼前的困难你是怎样选择呢?是前进还是退缩?郑杰为我们做了细致的分析:如果我们退缩……我们将不仅放弃人生难得的体验,更是放弃了自己的生存权力。如果我们正视困难……每个教师都可以在解决困难中获得自己意想不到的机会,你越是往前,你的机会就越多。的.确,只有将困难视为动力,以微笑去面对,将会从解决困难的过程中获得事业的成功感。

  二、有一颗宽容的心

我们要学会宽容,当批评学生时我们常会看到孩子难过的表情和无辜的眼神,我也常会有舍不得的感觉,但时常在心软后,往往感觉自己太苛刻。

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我们大人都会犯错,何况一个小孩。我们应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平常心”“宽容心”对待孩子犯的错误,并巧妙合理地把学生的错误当作教育资源,机智灵活地引导他们从正反不同角度改正错误,不要以成人的眼光去要求学生,我们要允许学生出错,因为在错中他们可以获得更多更精彩的人生体验,在错中可以学会发现和创造。

  三、要不断学习

书中说到:“一旦教师停止了学习,他的工作便如同机械的运作,在机械枯燥的活动中教师会觉得生活毫无意义,会沮丧而没有活力。这一切都将使教师工作另人厌恶。因此,学习还能拯救教师自己。”

我们必须热爱自己的这份职业,如果只是把它当作一份谋生的差事,那你永远都无幸福可言。读完郑杰校长的这本书使我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珍惜自己”、“赏识学生”、做一名理性的教育者,那么我就是快乐的,我也会是幸福的。

给教师的100建议读后感 26

开学初,收到了学校领导的一份厚厚的礼物,几本好书,其中有一本是《给教师的100条建议》 ,一个学期都在慢慢品位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是一本30年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书,书中的一个个案例吸引着我,一句句通过实践总结出来的理论再次震撼着我,给我的教育教学带来深深地思考。其中有一篇文章是《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教育素养包括很多方面,我认为最重要的应该是专业方面的素养,教师应该知道你的专业学科最复杂的问题是什么,你的专业学科最前沿的问题是什么,你的专业学科核心内容是什么,学生应该掌握最基本的技能是什么,这样教师才能超越教材,成为真正的教育能手。想一想自己刚任教的几年里,认真地按照教科书把要讲述的东西准备好,甚至把讲述的内容和逻辑顺序都记住,记在一个小小的纸单上,生怕把哪个内容知识点忘掉,结果我把教材内容讲完了,而学生却一点兴趣没有,对知识也似懂非懂的,现在我意识到我把更多的.注意力关注在自己思维和教材内容上,却把学习的主角——学生丢在一边。

苏霍姆林斯基说“这是因为处于教师注意中心的只是教材,而不是教育过程的各种细节,教师使足力气去回想讲述的过程,他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自己的思考的教材内容上,学生要领会这样的讲述是非常困难的,他的讲述也缺乏情感,儿童就不会感兴趣,而在没有兴趣的地方也就没有不随意识记,这是教师的教育素养的一个非常微妙而又非常重要的特征。”

当我意识到这一点,我开始整理地理专业教材,关注地理前沿热点问题,研究地理核心内容,寻找地理最基本的地理学习技能,这样思路慢慢地展开,课堂不仅仅局限在教材上,而是抓住地理核心,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思维和想法。教育素养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有扎实的心理学基础。课堂是老师和学生交流的过程,一个鼓励的眼神、关心的眼神,一句激励的话语“这次做得很好”,一个肢体的动作,拍拍肩,握一下手,如果老师不能和学生有心灵的接触,那么孩子们就难以和你达成共识,无法对你、对你的学科感兴趣。

“教师素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善于在儿童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过程中,在游戏、参观、课外休息时间内观察儿童,以及怎样把观察结果转变或体现为对儿童施加个别影响的方式和方法,对于儿童的认识首先是由观察开始的。”可能也有很多教师也有和我一样的困惑,那就是我观察孩子,可是有时还是不能明白他们的想法和做法,大学里也学过心理学,可是在实际中却得不到应用,理论是理论,实践是实践,也曾迷茫过,直到看过中学生心理书时,才明白孩子在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心理,他们的言语表达方式,行为方式,思维方式都和成年人不一样,大学的心理学是比较宽泛的,当你的教育对象发生变化时,你得了解他们的心理和行为。

于是开始潜心钻研中学生心理方面的书籍,慢慢地也能理解孩子们有时很反常的行为,其实是证明自己的成长,老师需要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他们的叛逆、情绪,甚至不违反大原则的过错。获得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我的人生字典里多了“读书”两个字,多了“思考”两个字,读书应该成为教师的精神需要。记得一个教师曾说过:“只读两本书(教材、教参)的教师无论如何是不能成为优秀教师的”。

读书可以提升自己的教育的爱心和社会的良心。这是作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有人说‘没时间读书’,关键还是他不想读书……”这样的读书箴语,我完全赞成,并深有同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

给教师的100建议读后感 27

读完当代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个建议》,我感到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给教师的一百个建议,实际上是一百个问题,每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深入浅出,集教育教学于一体,开阔了我们的眼界。书中那浅显易懂的语言,一则则生动感人的事例,或长或短,一个个令人熟悉而又耳目一新的教育教学的观念,让你为之折服。苏霍姆林斯基他的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去塑造心灵的思想是教育思想宝库中的瑰宝。

《给教师的一百个建议》,我看到了这样一句话——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这段话让我认识到教育隐藏在最深处的真正的内涵。教育是工作,但应该更是事业,是个人的事业,更是国家和民族的事业。虽然我们只是其中微不足道的一分子,但正是千千万万这样的微不足道组成了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教育事业。教育的成功,国家才能真正富强,这样的事业难道还不能够使我感到自豪和骄傲吗?有了这样的思想,我想我才会仔细的去发现和思考教学过程中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问题,并且要像尊敬的老前辈们一样,做好记录,认真分析,反复思考,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才会使我教有所得,才能尽快的成长。而且会真切的感到教育工作的幸福与快乐。

“那些特别的孩子孩子正是通过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来学习正确的;我们永远都不要绝望,是因为只要我们充满期待,他们或许很有希望。”“照亮学校的将永远不是升学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东西,而是圣洁瑰丽的师道精神,是一种对孩子的不染一丝尘埃的博大的爱,和对每个孩子作为无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悯。怀着爱与悲悯,我们不放弃,绝不放弃。让我们专著的神情告诉所有人,我们没有放弃。”从这些话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的重要性。其实后进生同优秀生一样他们都是祖国的希望。对于那些尚未开放的花朵,我们就应该倾注更多的耐心,倾注更多的温暖,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百花齐放才能迎来满园的春色!

苏霍姆林斯基还在书中说到:“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的读过一二百本书。”当我读到他的这一句话的时候,心里感到十分惭愧,别说是通宵达旦地读一二百本书,就是这几年加起来我读的书可能也不到两百本,可见一个把读书看得这么重要的人是多么的伟大。当我怀着敬佩的心情读完了他写的《给老师的建议》这本书后,不得不相信这本书能从骨子里改变一个老师的教育观,书中每一条建议都使人回味无穷,你会发现他好象就在你的身旁指导着你的教学。

在苏霍姆林斯基的一百条建议中,无时无刻不在强调阅读的重要性。一个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就是要不断地读书,读书,再读书。以往自己总是把时间花在研究教科书、教参以及练习上,为的是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读了《给教师的建议》以后,我深深地认识到:作为教师,我们教给学生的那一点点基础知识,有如茫茫宇宙的一粒微尘,要想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以提高,要能在教学时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阅读,不断地给自己充电。特别是我们,做语文老师的,更应如此。我们在鼓励学生多读书的同时,自己也要加强阅读,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才能让自己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

给教师的100建议读后感 28

今年暑假又从书架上去除了苏霍姆林斯基先生的《给教师的100建议》这本书,虽然是第二次拜读,依然是耳目一新。它言辞犀利,站在一线教师的立场上,叙说着我们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让我不断反思我们教学的出发点和目的地,反思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应在当下的教育环境中扮演的角色

“对于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于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身的时间来备课”。教育活动的起点永远都是备课,只有做好这个环节我们才能谈得上以后。时代变了,教材变了,考察的内容和方式变了,学生也变了。我们教师的工作好像是年复一年的重复,本质上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不间断的学习,跟书籍结下终身之缘,才能够,跟得上时代的节拍。在河大培训的座谈会上,我曾以“教师工作也要与时俱进”作为主题发言,发自内心的谈到教师的学习、终身学习对于教学工作的重要性,用网络的一句话来说——你要是没微信,那就真的没威信了。

“在后进生所读的`书籍里,他从周围的世界里所遇到的事务中,应当经常发现某些使他感到惊奇和赞叹的东西”。作为教师,始终绕不过后进生这个特殊群体。我们一直为他们的愚钝而困扰,一直为他们的顽劣而苦恼,一直为他们的屡教不改而筋疲力竭。可是我们关注过他们的内心吗?考虑过把他们拉入到我们正常的轨道吗?是的,我们努力过,我们坚持过,我们甚至比他的父母更加用心过。然而效果呢?错误的不是你,不是我,更不是学生自己,错误的是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们一直强调的是分数,正正关注学生应当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怎么可以培养这样的一个人。为人父之后,我对管理学生的认识有了一个翻天覆地变化——只要孩子健健康康、正正常常的长大,我们就捞回来成本,剩下的全部是利润。有没有觉得,当我们放下分数时,那些后进生其实还蛮可爱的?

“一个孩子能提5桶已筋疲力竭了,而另一个孩子却能担20桶,学生从事脑力劳动所需要的力量,也是像这样各不相同”。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是有差别的,我们往往却要求他们每个人都做的一样完美,不可避免就会产生巨大的落差,不论是我们还是学生自己。因材施教、有教无类,2000年的教育经验,我们往往会选择性的忽视。什么是好学生,只要自己尽心努力,只要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只要能有成己达人的思维,就是一个完美的学生。我们不妨做一个安静的旁观者,善待学生,善待他们的不完美,静等花开,反而会花开满园。

台湾作家张晓风在送儿子上学的第一天,向学校发出追问:“我,一个母亲,向你交出我可爱的小男孩,而你们将还我一个怎样的人呢?”作为老师的我们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

给教师的100建议读后感 29

利用假期时间,阅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书中给教师提出不少的教学建议,每一条建议都是帮助老师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遇到的问题,其中有的是用实际事例,有的是一些的理论分析,最多的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亲身遇到的问题和真实教学案例,阅读这本书,对教师教学大有益处,也是我开阔眼界,启发非浅。

本次考试,成绩出来后,有几个孩子的成绩不是很理想,家长们很着急,纷纷询问如何才能有效地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其中谈到最多的方法就是利用假期为孩子补课。这是家长为孩子寻找的解决方案,那么我能为孩子做些什么呢?

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的第一条建议就是“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其中主要就是讨论如何看待班上学困生的问题,并给出了建议。

  一、正确看待儿童成绩

“学习上的成就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种相对的东西:对一个学生来说,“五分”是成就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教师要善于确定:每一个学生在此刻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是教育技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这是苏霍姆林斯基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观点,每个孩子的成功都是相对于自己来说的,教师应该充分地了解自己的学生各个方面,知晓学生的各种特点与个性,任何时候不拔高,不低估,这样才能中肯地给予科学合理的评价,才能较好地把握学生的生长发展方向。

  二、了解儿童的个性需要

“不同的儿童要达到这个知识的水平和范围,所走的道路是各不相同的。有的孩子在一年级时就已经能完全独立地读出和解出应用题,而另外一些孩子直到二年级末甚至三年级末才能做到这一点。教师应当善于确定:要通过怎样的途径,要经历什么样的阻碍和困难,才能引导儿童接近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水平,以及怎样才能在每一个学生的脑力劳动中具体地实现教学大纲的要求。”

这段话,给我的启发很大,无论是对待优等生还是学困生,要帮助他们学习,首先就要了解他们在学习中将会遇到何种困难,这样才能很好的指导学生的学习。

1、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

2、明确学生在学习可能遇到的困难与障碍;

3、积极采用个性化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

  三、教师充分备课

(一)用一生去备课

书中提及一个教学案例,有一位听课教师询问这位讲课的历史老师可这节课需要多少时间,那位历史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通过这位历史的回答告诉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对自己所教授的学科用一生的努力去掌握,去理解,只有教师拥有丰厚的知识,才能自由应对教学中出现的各种状况。

(二)设计符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在建议中,苏霍姆林斯基以一位数学老师的教学方法为例,建议我们分层设计教学方法。教学中,将学生进行分类,依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分别给予不同的教学指导。这个方法的前提是必须对学生有深入的了解。

借鉴以上的建议,如何对班上学生进行辅导,有了一点想法。

1、现阶段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设置符合他能力的学习任务;

2、学习习惯较差的学生,与家长联系制定家校学习习惯培养计划,家校联合努力纠正不良学习习惯;

3、学习动机不足的学生,通过鼓励机制,引发兴趣;

4、让每一个学生体验到取得成功的个人的、人格上的欢乐。

给教师的100建议读后感 30

读完苏霍姆林斯基先生的《给老师的100条建议》后,我对自己的教育工作又有了一定的认识和启发。其中,我就谈谈启发我最深的“阅读教学”。

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阅读书籍,是不可或缺的教育与自我教育、认识与自我认识的基本途径。阅读,已经成为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所必不可少的一环。而苏霍姆林斯基先生更是直接说“阅读”可以使一个大家眼中的学困生的成绩慢慢提高,甚至让厌学的孩子爱上学习!“阅读”的作用有时候简直大得不可思议,端看你如何好好地运用它。

前年我曾听过薛瑞萍老师的一个讲座,她倡导的便是“做一个朗读者”。这不仅仅只是对语文课文的朗读,更是要求利用课外的时间多读一些好书。看来无论是本国的教育工作者,还是国外的教育工作者,对于“课外阅读”这样一个有益于所有孩子的事情,大家都是给予最大的支持与鼓励的。而教师之于学生,是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的。所以,教师自己首先必须了解一本书,知道它的利弊,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是否有帮助,而不应该盲目推荐一些书籍。孩子们都很小,他们就像一张白纸,而我们作为他们的导师,则必须帮他们鉴别书籍的好坏,尽可能的让他们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污染和伤害。

那到底该如何具体地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呢?其实,学校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阅读场所。校园里充满着人文的气息,从“红领巾广播站”的讲故事环节,到每个教室外的宣传标语,从学校开设的阅览室,到阅读社团的开展,再到班级的图书角,这些都在无形中给予孩子一种“阅读”的动力。在孩子们的阅读中,我们尽可能选择一些思想性、文学性、知识性相互兼顾的`课外读物,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思想状况、语文教学需要,兼顾劳逸结合的原则,合理安排其读书活动。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放任自流,肯定不能收到实效的。因此,开展“讲故事”、“读书汇报会”、“手抄报”、“知识竞赛”、“比赛查阅资料”、“诗歌朗诵比赛”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能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热情,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

我很高兴我是一名语文教师,而我所带的这个班级,从一年级就开始培养孩子们的阅读习惯。在了解孩子们感兴趣的课外读物的前提下,先用生动的语言给他们讲故事,提高他们对书籍的热爱,然后在这样日复一日的坚持下,孩子们都渐渐爱上了阅读。现在,我们班的孩子经常会到班级图书角借阅书籍,有的孩子也会将自己的书籍带来与其他孩子分享,这让我感到由衷的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