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实现人生价值的名言名句【十篇】
更新时间:2023-11-29 08:13:03 来源:中考助手网 www.zhongkaohelp.com人生价值的名言篇1
1、生命的价值,正是在跑好自己承担的这一里程中体现出来的。人的生命虽然有限,但人用生命所创造的价值,却可以与世长存。
2、应以事业而不应以寿数来衡量人的一生。——塞涅卡
3、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司马光
4、我生来是为斗争的。——罗曼·罗兰
5、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实际上是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爱因斯坦
6、为自己寻求庸俗乏味的生活的人,才是真正可怜而渺小的。——约尔旦最本质的人性价值就是人的独立性。——布边曼
7、最本质的人性价值就是人的独立性。——布边曼
8、不可能存在没有真实的人生,真实恐怕就是指人生本身吧。——卡夫卡
9、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吴玉章
10、生命力同人性一样普通;但是,生命力也和人性一样有时是相当于天才的……——肖伯纳
11、没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生命想象不到地短暂。——杜伽尔人生是伟大的宝藏,我晓得从这个宝藏里选取最珍贵的珠宝。
12、德可以认为是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只要那个目的有价值,达到目的的手段才有价值。——休谟
13、生命,如果跟时代的崇高的联系在一起,你就会感到它永垂不朽。——车尔尼雪夫斯基
14、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
15、谁为时代的伟大目标服务,并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人类兄弟而进行的斗争,谁才是不朽的。——涅克拉索夫
16、人生照例是一场值得一搏的争衡,然而它的奖品是拼斗。——拉尔夫·詹
17、一个人对社会的价值首先取决于他的感情、思想和行动,对增进人类利益起多大作用。——爱因斯坦
18、每个人的一生都应该给后代留下一些高尚有益的东西。——徐悲鸿
19、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歌德
20、一个人的真正价值首先决定于他在什么程度上和在什么意义上从自我解放出来。——爱因斯坦
21、人生是非常短暂的,但是如果只注意到其短暂那就连一点价值都没有了。——沃韦纳戈
22、人们所努力追求的庸俗的目标——财产、虚荣、奢侈的生活——我总觉得都是可鄙的。——爱因斯坦
23、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席勒
24、人生的意义就在这个过程上。你要细细体味这过程中的每节,无论它是一节黄金或一节铁;你要认识每节的充分价值。——傅东华
25、小草也有点缀春天的价值。
26、即使我们是一支蜡烛也应该“蜡炬成灰泪始干”;即使我们只是一根火柴也要在关键时刻有一次闪耀;即使我们死后尸骨都腐烂了也要变成磷火了在荒野中燃烧。——艾青
27、在人生的路上,将血一滴一滴地滴过去,以饲别人,虽自觉渐渐瘦弱,也以为快乐。——鲁迅
28、人的生命恰似一部小说,其价值在于贡献而不在于短长。
29、生活不是局限于人类追求自己的实际目标所进行的日常行动,而是显示了人类参加到一种宇宙韵律中来,这种韵律以形形色色的方式证明其自身的存在。——泰戈尔
30、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
31、人生最重要的,不在乎增高地位,乃在乎善用自己的才能,用到最高的限度。
32、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没有创造的生活,只能叫活着。
33、人生意义的大小,不在乎外界的变迁,而在乎内心的经验。
34、谁要是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永远是一个奴隶。——歌德
35、谁为时代的伟大目标服务,并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人类而进行的斗争,谁才是不朽的。——涅克拉索夫
36、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吉鸿昌
37、一个人的价值,全决定于他自己。——高尔基
38、我认为人生的全部意义,在于精神、美和善的胜利……——库普林
39、我评定一个人的真正的价值只有一个标准,即:看他在多大程度上摆脱了“自我”,他摆脱了“自我”,又是为什么。——爱因斯坦
40、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41、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肖楚女
42、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一个有价的人生。
43、未尝过艰辛的人,只能看到世界的一面,而不知其另一面。真正的人生,只有在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之后才能实现。——塞涅卡
44、一个人的意义不在于他的成就,而在于他所企求成就的东西。——纪伯伦
45、我从来不知道什么是苦闷,失败了再来,前途是自己努力创造出来的。——徐特立
46、人生在世,不出一番好议论,不留一番好事业,终日饱食暖衣,不所用心,何自别于禽兽。——苏辙
47、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
48、当争斗在一个内心中发生,他的生存就有价值了。——白朗宁
49、人生最美好的,就是在你停止生存时,也还能以你所创造的一切为人民服务。——奥斯特洛夫斯基
50、要探索人生的意义,体会生命的价值,就必须去追生与死,安与危,乐与苦,常常是检验人生价值观的尺度。
51、……我们最好是把自己的生命看成是前人生命的延续,是现在共同生命中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后人生命的开端。
52、人生是伟大的宝藏,我晓得从这个宝藏里选取最珍贵的珠宝。
53、男儿得死所,其重如山丘。——屈大均
54、生命的价值在于使用生命。——泰国谚语
55、我们的人生随我们花费多少努力而具有多少价值。——莫利亚克
56、人生最重要的,不在乎增高地位,乃在乎善用自己的才能,用到最高的限度。——佚名你若要喜爱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歌德
57、内容充实的生命就是长久的生命,我们要以此为而不是以时间来衡量生命。——塞涅卡
58、工作就是人生的价值,人生的欢乐,也是幸福之所在。——罗丹
59、德可以认为是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只要那个目的有价值,达到目的的手段才有价值。——休谟愿坚晚节于岁寒。——杨万里
60、人生的价值是由自己决定的。——卢梭
61、幸福在于为别人生活。——列夫·托尔斯泰
62、熄灭吧,熄灭吧,瞬间的灯火。人生只不过是行走着的影子。——莎士比亚
63、活着,要有自己的价值,要作为一个强者存在于这个世界。——夏宁
64、往往活了一辈子,才知道应该怎样生活,这就是人生的困难所在。
65、生命的长短以时间来计算,生命的价值以贡献来计算。——裴多菲
66、人生的白纸全凭自己的笔去描绘。每个人都用自己的经历填写人生价值的档案。
67、对于我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爱因斯坦
68、生命,如果跟时代的崇高的责任联系在一起,你就会感到它永垂不朽。——车尔尼雪夫斯基
69、我生来是为斗争的。——罗曼·罗兰寻能使自己值得献出生命的某个东西。——武者小路实笃
70、求人帮助的时候,求穷人比求富人容易。——契诃夫
71、自己脑子里只装满了自己,这种人正是那种最空虚的人。——莱惠托夫
72、光辉的人生中,一个忙迫的钟头,胜于无意义的人生的一世。——司各特
73、人,就像钉子一样,一旦失去了方向,开始向阻力屈身,那么就失去了他们存在的价值。——兰道
74、人生不得行胸怀,虽寿百年,犹为天也。——何良俊
75、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列夫·托尔斯泰
76、人生富贵驹过隙,唯有荣名寿金石。——顾炎武
77、我评定一个人的真正的价值只有一个标准,即:看他在多大程度上摆脱了自”,他摆脱了自我,又是为什么。——爱因斯坦
78、一个人的生命是可宝贵的,但是一代的真理更可宝贵,生命牺牲了而真理昭然于天下,这死是值得的。——鲁迅
79、男儿世间,及壮当封侯。——岑参
80、生、死、穷达,不易其操。——苏轼
81、生活是一种绵延不绝的渴望,渴望不断上升,变得更伟大而高贵。——杜伽尔
82、所谓恶人,无论有过多么善良的过去,也已滑向堕落的道路而消逝其善良性;所谓善人,即使有过道德上不堪提及的过去,但他还是向着善良前进的人。——杜威
83、有了人生的价值,就不觉得黄金昂贵。——倪志兵
84、没有奋争,人生便寂寞难忍。——莱蒙托夫
85、一个生命比地球还重。——上田耕一朗
86、为了保存一个人的生命,而背叛了千万人的解放事业,遭到千万唾弃,那活着还有什么意思?——王若飞
87、人生只有在斗争中才有价值。——赫尔岑
88、倦怠乃人生之大患,人们常叹人生暂短,其实人生悠长,只是由于不知它的用途。——维尼
89、人的价值就像果子一样有它的季节。——拉罗什富科
90、人生价值的大小是以人们对社会贡献的大小而制定。——向警予
91、人生,始终充满战斗激情。——惠特曼
92、每个人都应成为自身的主宰。
93、人生确是无常的,不过人生的可爱处也多半就在这无常。——李霁野
94、为自己寻求庸俗乏味的生活的人,才是真正可怜而渺小的。——约尔旦
95、人的价值并不取决于是否掌握真理,或者自认为真理在握;决定人的价值的是追求真理的孜孜不倦的精神。——莱辛
96、生命的价值在于使用生命。——泰国谚语人不应该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
97、人不应该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佚名
98、你若要喜爱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歌德
99、生活中最大的就是意识到应尽的义务。——盖兹利特
100、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量去衡量的。——列夫·托尔斯泰
101、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102、人生如同故事。重要的并不在有多长,而是在有多好。——塞涅卡
103、我们的人生随我们花费多少而具有多少价值。——莫利亚克
104、一生中,最光辉的一天并非功成名就的那一天,而是从悲叹与绝望中产生对人生挑战与勇敢迈向意志的那一天。——福楼拜
105、人生只有一生一死,要生的有意义,死的有价值。——邓中夏
106、我从来不知道什么是苦闷,了再来,前途是自己创造出来的。——徐特立
107、生活的主要悲剧,就是停止斗争。——奥斯特洛夫斯基
108、没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生命想象不到地短暂。——杜伽尔
109、谁要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永远是一个奴隶。——歌德
110、寻能使自己值得献出生命的某个东西。——武者小路实笃
111、先相信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罗曼·罗兰
112、人生只有在斗争中才有价值……受过痛苦,才能得到报酬。——赫尔岑
113、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马克思
114、人生,这是个庄得的字眼;人生,这两个字的内涵如大海浩瀚。它是权衡一个人身心价值的天平,是轻是重,是强是弱,在它面前,都免不了要受到公正的评判。
115、人们所追求的庸俗的目标——财产、虚荣、奢侈的生活——我总觉得都是可鄙的。——爱因斯坦
116、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奥斯特洛夫斯基
117、人是寻求意义的动物。——柏拉图
118、谁能以深刻的内容充实每个瞬间,谁就是在无限地延长自己的生命。——库尔茨
119、世界的设计创造应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谋取金钱,人并非以金钱为对象而生活,人的对象往往是人。——普希金
120、要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泰戈尔
121、人生是一座富矿,有待于自身去开采。——崔鹤同
122、人生的价值不能与商品的价值混为一谈。
123、如果容许我再过一次人生,我愿意重复我的生活。因为,我从来就不后悔过去,不惧怕将来。——蒙田
124、从不充分的前提中推断出充分的结论,这种艺术就是人生。——巴特勒
125、人只能有献身社会,才能找出那实际上是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爱因斯坦
126、历史认不那些专为公共谋福利从而自己也高尚起来的人物是伟大的。经验证明能使大多数人得到幸福的人,他本身也是最幸福的。——马克思
127、人生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爱因斯坦
128、我们的生命是什么?不过是长着翅膀的事实或事件的无穷的飞翔。——爱默森
129、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
130、强者向人们提示的是确认人生的价值,弱者向人们提示的却是对人生的怀疑。
131、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冯梦龙
132、人生须知负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的乐趣。——梁启超
133、如果你要知道一个人的价值,就得计算他里面有什么,而不在于他身上有什么。——比才
134、你要欣赏自己的价值,就得给世界增添价值。——歌德
135、事业无穷年。——韩愈()
136、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亚里士多德
137、生活的价值在于创造。——高尔基
138、一个人的价值,全决定于他自己。——高尔基往往活了一辈子,才知道应该怎样生活,这就是人生的困难所在。
人生价值的名言篇2
关键词:片名翻译;功能对等;翻译方法
Abstract: Intranslatin gthetitlesofChinesemoviesintoEn glish,thefunctionale quivalence principleshouldbeem ployed.Associatedwiththis principle,fourvalues,namel ytheinformative,thecul tural,theaestheticandthecommercialvaluesaretakenintoconsiderationinthetranslatin g process. Onthebasisoftheanal ysisoftheChinesemovietitles,fourdifferenttranslatin gmethodsarea pplied to pilotin gtheChinese 2Englishmovietitletranslation.
KeyWords:.commovietitletranslation;functionale quivalence;translatin gmethod
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它将多种艺术手段和谐的统一于一体, 能传递信息、抒发感情、反映丰富多彩的生活, 使观众得到艺术的享受。影片名好比电影的门楣, 它既要反映影片的中心内容, 还要简短、新奇, 以将观众引入电影院实现其商业价值。因此, 片名往往是编剧精心构思的产物。电影片名的翻译必定是一项重要而富于创造性的工作。中文电影片名的成功翻译对推动中国电影走向世界, 促进中西文化艺术交流都会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电影片名的英译要以功能对等为目标
电影片名的翻译是一项再创造工作, 译者需要仔细斟酌, 尽可能的使译名达到原名的效果。在文字转换过程中, 应切实保留原名的信息价值、文化价值、美学价值, 适当兼顾其商业价值, 达到功能对等。具体地说, 就是既要忠实于中文影片的内容, 又要符合英语文化特征、审美情趣, 达到文字优美, 言简意赅, 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以便提高票房收入。
所谓功能对等就是使目的语观众在接受信息时产生与源语观众大致相同的感受, 在目的语中从语义到语体用最贴近的自然对等再现源语信息。汉语片名翻译中应着眼于原片的意义和精神, 而不必拘泥于语言结构形式的对应。做为一种面对大众、影响面广的艺术, 电影片名要译得形神兼备, 雅俗共赏, 要立足于观众的欣赏力, 用观众最熟悉、最易接受的言辞和语言来译。中英语言、文化上存在差异, 机械的形式对等, 字对字翻译。会使某些在汉语中生动形象的片名在英语中索然寡味。要实现片名的信息、移情、审美、推销功能的对等, 就必须用英语中常见的自然语言形式, 尽可能的“等值”将汉语片名英译。再者, 电影片名有多种功能。其信息传播功能凸显影片内容。帮助观众更好的理解原片。片名的表情功能奠定影片的感情基调, 以强烈的抒情、惊险或喜剧氛围感染观众。片名以言简意赅、优美流畅、生动形象来实现其审美功能, 打动观众, 造成观众的审美愉悦。影片名还有吸引观众来增加上座率和票房收入的广告功能。汉语电影名在英译中要实现这些功能, 造成英语观众产生类似于中国观众的反应。
将功能对等理论与电影片名的特点相结合, 就形成了指导片名翻译的四项基本价值标准, 即信息价值, 文化价值, 审美价值, 商业价值。
片名翻译中实现信息价值等值, 就是要做到英语标题形式与中文影片内容的统一, 忠实传递与电影内容相关的信息。
翻译不仅是语际转换的过程, 同时也是两种文化交流的社会现象。在片名翻译中文化价值的实现体现在充分理解、传递原片所负载之文化信息与情感, 避免误译。另一方面, 中文片名的翻译受制于英语文化。译入文化对源文化可以选择、规范、强化、排斥、贬低, 同时附加自身文化色彩。
片名的翻译讲求摆脱原文词语束缚, 深入把握作品的思想美学内容, 以艺术家的匠心对待原片,进行新的艺术创造。从审美价值角度考虑, 将中国电影片名译成英语时, 要用英语语言的艺术形式传达中国电影作品中的形象、情感和语言的艺术美,从而将美感经验传导于读者。翻译后的英语译名,要有一种意境, 概括观众的感受。在语言上, 译者可以通过节奏、语调、韵律、重音等手段, 使片名琅琅上口, 优美动听, 传达情感意义, 增强审美效果。另外, 在英文片中使用修辞手段, 也可以给观众带来审美愉悦。
电影是一门文化性和商业性兼备的艺术。在片名翻译时也要考虑商业因素。要实现译制片的商业价值, 首先要求译者充分把握目的语(英语) 的文化特征和审美情趣, 创造出英语观众所喜闻乐见的电影标题, 引起其心理认同, 激发审美愉悦而产生观看欲望。译者还应熟练驾驭语言, 通过英语语言制造悬念, 渲染气氛。商业价值的体现要求在翻译过程中大胆创新, 不求貌似, 但求神合。
“功能对等”的片名翻译目标及实现此目标的基本价值标准可以通过不同的翻译方法表现出来。
二、中国电影片名英译的几种方法
无论是中文电影还是英文电影的片名, 其语言的共同点是简洁, 结构比较简单, 多为词组, 生动形象, 常用隐喻等修辞手段。语言特点的共性并不表明所有中文影片名都通过直译就可以传达给英语观众。汉译英的多种翻译方法均可用于片名的翻译。
1. 直译
片名翻译中的直译是要最大限度的保留中文片名的内容和形式。当源语与目的语在功能上达到重合时, 这是最简单而又最行之有效的翻译方法。如电影《日出》英译为Sunrise, 《高山下的花环
》英译为Wreaths at the Foot of the Mountain ,《黄土地》英译为Yellow Earth ,《青春之歌》译为The Son g ofYouth ,《天云山传奇》译为Le gend of Tian yunMountain 。某些采用事件名作为片名的中国电影,英译时可以采用直译, 如《南京大屠杀》译为Nan 2jin g Massacre 。这些译例都忠实的反映了源语(汉语) 中的信息, 片名反映的内容与影片内容和中文片名的外延一致。在语言形式上, 有些片名与汉语都完全一致, 如Nan jin g Massacre , Yellow Earth ,Sunrise 。另一些影片则根据英语的特征, 略微改变了汉语片名的词序或结构, 但总体上仍趋于同汉语形式保持一致。
电影《洗澡》的片名有强烈的隐喻性。洗澡可以清除身体上的污垢。而剧作者所要表现的是人们通过“洗澡”达到心灵的净化, 回归传统真、善、美的价值观。剧作者的理想反映了人们对现代社会中扭曲了的价值观的否定, 对人性回归的渴望。“洗澡”仅仅是展现主题的线索。这样一个极其普通的词作为电影名, 却创造了一个深沉的意境, 让人们去思考曾经忘却的那些值得留下的普通美德。为了使英语观众能产生与中国观众一样的共鸣, 这部电影的英语名为Shower, 是直译的结果。“Shower”与“洗澡”在形式上一致, 功能上完全对等。
2. 音译
如果说直译是把源语按字面的意义进行翻译的话, 音译则是将源语的语音形式转换成目的语语音形式的方法。在中国电影名的翻译中就是将中文片名转换成英语的词或词组的发音。这种方法主要用于翻译以人名、 地名为片名的电影。这些人名、地名还应为英语观众所熟悉, 或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意义。
电影《》、《林则徐》、《成吉思汗》分别译成Zhou Enlai , Lin Zexu 和Genghis Khan 。共和国的总理不仅为中国人民所崇敬, 也是为许多国家人民所熟悉的外交家、政治家。林则徐和成吉思汗则是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将反映他们生活和与他们有关的主要历史事件的电影以其名字来命名, 反映了中国人对他们的敬仰之情, 符合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将其影片名音译为英语, 有助于促使外国人对中国历史和中国历史人物进行了解, 就象将Madame Currie 音译为《居里夫人》一样。音译法也直接传递了中文片名中的信息。
3. 意译
由于中英两种语言文化的差异, 如果片面强调保留片名的形式, 就会影响意义的准确传达, 不能达到中英文片名的的功能对等。为使英语观众能真正领会汉语片名的内蕴, 实现汉语片名与英语译名在信息、审美等方面的等值, 需要采用意译法进行翻译。既然是意译, 就得以改变片名的语言形式为代价, 最大限度的保持中文片名所表达的内容。在具体翻译过程中, 需要使用增词、减词、转类、扩展等方法, 从而深入传达原片内容, 增强片名的感染力。
电影《赤橙黄绿青蓝紫》的片名是意译的。该片反映了“”之后某钢厂改革过程中的人和事。一座现代化的十里钢城, 现在被一片农村经济繁荣的产物———自由市场包围着。围墙里高炉吃不饱, 生产萧条; 围墙外叫嚷喧天, 一片繁荣。当然, 更重要、更深刻的变化还是人———人的性格、思想和观念的深刻变化。小说通过解净、刘思佳两个典型人物的塑造, 不仅表现了改革初期人的多种矛盾, 而且对当代青年的人生与理想进行了探索。蒋子龙在小说中用的名字本身就象征着生活矛盾的复杂性。在急剧变革的年代里, 生活与人物, 常常离开惯常的故道, 而呈现出令人眼花缭乱的色彩。《赤橙黄绿青蓝紫》是“”后改革开放初期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该片用七个表示不同颜色的词作片名生动地展示了这样一幅生活画卷。其英文译名AllColoursoftheRainbow 没有直接将七种色彩译成英文词, 但其意义与原片名及电影所反映的内容十分吻合, 与汉语片名达到了功能对等。
影片《龙年警官》中“龙年”这一词语在英语中没有对等词组。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 即使译成3 theYearofDra gon (凡带3 者为错译, 下同) 英语人士仍不能理解其意。此时, 只有根据电影的内容, 对片名进行意译, 即PoliceOfficerin1988 。电影《老井》也是根据功能对等的原则, 结合影片内容, 意译为ADesertedWell 而不是直译成3 AnOldWell 。《斩断第三只手的人》意译为TheThiefCatcher 。影片《城南旧事》是对北京旧事的回顾, 翻译时应译出城名, 通过增词法这一片名译成OldDa ysinSouthernBeijing。故事片《马路天使》也使用了增词法, 译为StreetCornerAn gel。《夜幕下的哈尔滨》译为HarbinEnvelopedinDarkness 。该片讲述了反动派统治时期地下党的活动, 歌颂了地下党如何机智勇敢地与作斗争, 迎来哈尔滨的黎明。原文很含蓄, 即地下党的秘密斗争。Envelope 一词较全面的表达了这些意义。
在意译过程中, 经过文字处理还可以获得英语中的音韵美, 实现译语的审美价值。根据王朔的小说《轮回》改编的同名电影英译为TheWheelofLife 。这一意译与影片反映的主题内容是一致的。在这个英语片名中, 译者使用了“轻重轻重”的重音排列结构, 体现了连绵不断、行云流水般的旋律美。词组thewheeloflife 又折射出一条生活哲理,容易引起观众的心理认同而产生观看欲望。电影《兵临城下》通过英语头韵( Alliteration ) 的修辞手法, 译成CityUnderSie ge, 读起来琅琅上口。“南征北战”是一个联合词组, 直译则是“gotothesouthandfi ghtinthenorth ”。这样的翻译让外国人迷惑不解了, 怎么“去南方”却“在北方”打仗呢? 电影《南征北战》指的是转战南北打击军队, 根据功能对等原则, 英译为FightNorthandSouth 。这一翻译, 不仅语言简洁, 而且North 和South 两词押韵。
人生价值的名言篇3
[关键词] 文化;西方;电影;翻译
影视文化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多元文化共存与发展的世界中发挥着“文化传播”“文化创新”“文化认同”等重要作用,且对于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有其独特的政治功能、社会功能、文化功能及娱乐功能等。随着社会的进步,文化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际交流也打破了国籍、民族、宗教、文化、地域等束缚,形成经济一体化、文化全球化的局面,我国在弘扬民族文化、向世界传播中华民族文化的同时,西方文化也通过各种方式传入我国,影响我们的生活,“影视文化”就是重要方式之一。对于有着浓郁西方文化色彩的影片,其“电影名”是我们认识该作品的“商标”,决定着观众的第一印象,是否接受,从某种程度上说,它直接关系着影片对观众的吸引力、观赏欲,关系着影片价值能否顺利实现。由此,对于西方电影名的翻译要注重同时兼顾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
一、西方电影名的功能概述
影片最初和观众见面,多是通过片商对电影名的介绍及精彩片段的展播。而电影名是否能够让人印象深刻、神秘好奇、充满观赏欲,则是影片是否能够“成功”实现其价值的关键。由此,电影名须具备如下功能:“信息概括”“美感体现”“价值体现”“祈使”等。信息概括,指电影名能够直截了当地反映出影片的主要内容、主要精神等。美感体现,指电影名的翻译,除了要体现翻译本身的“雅”,还必须要兼顾原作者本意、观众接受度,即审美情感因素。优秀的电影名令人一看就感觉心里愉悦,充满观赏欲望。价值体现,指电影名本身蕴涵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同时还要有助于实现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祈使功能,指电影名能激起观众好奇心,激发观赏欲望,引起观众兴趣,提高票房收入。因此,在某种程度上,电影名翻译的优劣是影片能否成功实现其价值的前期基础。
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影视文化的题材多是来源于生活或是高于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了所在地方的独特文化习俗,如:政治、军事、宗教、经济、农业、民族等。由于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不同,与之相关的文化也不尽相同,且文化差异越来越明显。各种文化在发展过程中,时有冲突、时有并存、时有相融。如何在世界文化多元化并存与发展的背景下,把文化内涵丰富的西方电影名翻译成更加易于我国观众接受、喜爱的中文片名,还必须充分考虑中西方文化的差异,避免因文化差异而带来翻译的误解、歧义、双关、笑话,导致影片的不成功。相反,只有在顾及中西方文化差异和特点的基础上的翻译,才能确保翻译的质量。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体现在思想观、道德观、生活观、价值观等方方面面。如,在价值观与道德标准方面的中西方差异。中国文化受传统儒家文化影响,以道德伦理为中心,价值观念中偏重对社会和国家的贡献,偏重集体的作用发挥,提倡个人谦虚谨慎,以“自我贬仰”为处世之道,反对过于自我表现;而西方文化则是充满强烈的个人主义精神(独立性与创造力),崇尚个人努力,不掩饰自信心、自豪感和荣誉感,崇拜英雄、强者,强调“个体”的作用和成就。这一点,在许多美国影片中都有反映,如:Hancock―《汉考克》、Superman―《超人》、Shane―《原野奇侠》等都是强调个体作用,歌颂英雄主义精神,在翻译时候要把握中国的传统文化特点和观众的思想观念,方能起到积极作用。在社会及家庭关系方面,西方的“个体性”文化特征,偏重机会均等,平等意识强,崇尚自主自强自立,长辈与晚辈平等,而中国则重视辈分,等级分明。
三、西方“电影名”汉译的原则
“归化”和“异化”是美国翻译理论家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 Venuti)于20世纪90年代在《译者的隐形》(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一书中提出。归化(Domestication)指在翻译中采用透明、流畅的风格,最大限度地淡化原文的陌生感的翻译策略,达到使源语文本所反映的世界接近目的语文化读者的世界,实现“文化对等”的目标,强调译语读者习惯的语言表达方式。异化(Foreignization)指在一定程度上保留原文的异域性(源语言文化),打破目标语言常规,同时具有丰富目的语言文化的翻译方式,强调遵循源语言的表达方式,表达原文内容。从某种程度上说,“归化”和“异化”可看作是“直译”和“意译”的延伸,但又有所区别。前者打破了“语言层面”因素的局限,翻译过程中,将视野拓展到文化、习俗、美学等方面,后者则是着重于“语言层面”处理的形式和意义。即“归化”和“异化”着重于文化层面的大语境下翻译的价值取向,而“直译和意译”着重于语言层面翻译的价值取向,对于电影名的翻译,有局限性。由此可以看出,在当今拥有多元文化的世界文化背景下,对于以多种文化为背景的西方影视作品,其电影名翻译的优劣,对于影片的吸引力及实现商业价值最大化有很大作用。
此外,电影名的翻译还需遵循“目的原则”,这也是翻译目的论的首要原则。翻译目的论最早由德国的汉斯・弗米尔提出,是功能派理论翻译的重要内容,主张“目的法则”,即根据不同目的,其翻译策略也不同。电影名的翻译中,需要以观众效应为导向,以实现影片商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兼顾并尊重片商、观众、制片方(原作者)三方的利益,力求获得共识。
四、从西方电影名翻译的实例,看西方“电影名”汉译策略 (一)直译策略
直译,指在翻译过程中按原文逐字逐句一对一的翻译。直译是电影名翻译中常见的策略之一。其翻译效果,简洁明了,能够体现出原电影名的特点,吻合原电影名的内容,保留其独创性。采用直译方式翻译的电影名,要求电影名能反映出影片的大致内容,同时还要和原英文片名相符,达到吸引观众的目的。如:A Perfect Word―《完美的世界》、Dawn Rider―《黎明骑士》 、When Harry Met Sally―《当哈利碰上莎莉》 、The Three Stooges―《三个臭皮匠》、Lightning Strikes―《闪电袭击》、Brave Heart―《勇敢的心》、Gladiator―《角斗士》、Hurricane Street―《飓风街道》、Romeo and Juliet―《罗密欧与朱丽叶》、Body of Lies―《谎言之躯》、Snakes on A Train―《毒蛇列车》、The Pearl Harbor―《珍珠港》、Rain Man―《雨人》、True Lies―《真实的谎言》等。
(二)意译策略
意译,指根据原文意义来翻译,而不是逐字逐句一对一的翻译。主要在源语言和目的语言存在较大文化差异,两种语言文化体系相对独立的情况下应用,能达到体现特有文化特色、体现语言特征的目的。在西方电影名的翻译实践中,有时候由于原英文电影名用词及文化背景等种种原因,直译的方式不能较好表达出影片的内容,无法达到理想的翻译效果,甚至对影片的上映起到负面作用。这个时候,则可使用意译,即可把原英文电影名和影片内容相结合,超越字面的束缚,打破常规的语言表达方式,进行翻译。如,大家耳熟能详的:Gone With the Wind―《乱世佳人》、Pretty Woman―《风月俏佳人》、Brave Heart―《惊世未了缘)》、Next―《预见未来/先知先觉》、Return to Me―《爱归来》、Sister Act―《修女也疯狂》等。
(三)音译策略
音译,指根据读音来翻译,这种翻译方式简单、通俗、易于操作。翻译实践中,主要用于针对一些使用地名、专有名词等为电影名的翻译。如:Avatar―《阿凡达》、King Kong―《金刚》、Tess《苔丝》、Harry Potter―《哈利・波特》、Casablanca―《卡萨布兰卡》、Sound of Music―《音乐之声》、Jane Eyre―《简・爱》、Aladdin―《阿拉丁》等。
(四)增译策略
增译,指根据英汉语言的不同思维模式、语言表达习惯、方式,翻译时采用巧妙增添词、短句或句子,以准确表达原文意思的翻译策略。在西方电影名翻译的时候,结合影片内容和中文表达习惯,适当增加词汇,利于电影名更加易于被接受和充满吸引力。如:Ghost―《人鬼情未了》、Hancock―《全民超人汉考克》、Broken Arrow―《断箭行动》、The Sleeping Dictionary―《字典情人》、Water World―《未来水世界》、The Net―《网络惊魂》、Speed―《生死时速》等。
由于中西方的文化差异,西方影视文化的进步和发展迅速,在我国的传播速度和传播面都极大提高和扩大,相应的翻译策略和技巧也在不断进步和提升,其翻译法和策略也是灵活多样,如常用到:编译、换译、创新性翻译、补充翻译等策略。这些翻译策略,都为西方电影名的“成功”翻译起到了积极作用,促进了西方影视文化在我国的传播。当然,翻译对于译者的翻译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需要译者要与时俱进,积极钻研,探索更多更有效的翻译策略。
五、结 语
电影名的翻译,不同于一般文学作品,要充分考虑有效实现其“文化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发挥好电影名的“商标”作用,以增强影片的吸引力。因此,在西方电影名的翻译过程中,善于根据电影名的特点、影片内容,结合中西方文化差异,不拘泥于使用某个单一的翻译方法或策略,本着“目的原则”,力求最大限度地传神达意,赋予电影名魅力,为实现预期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奠定扎实的前期基础。
[参考文献]
[1] 黄朝恒,冯艳.英文电影名翻译策略研究[J].电影文学,2012(12).
[2] 王惠 匡芳涛.目的论与商业效应的契合――英汉电影名翻译的“源流汇”观[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8(06).
[3] 王惠玲,张碧航.目的论在电影名翻译中的运用[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9).
[4] 冯为兰.中西方电影片名比较与翻译[J].电影文学,2010(08).
[5] 欧阳敏.浅谈英文电影折射出的西方文化[J].电影文学,2009(02).
人生价值的名言篇4
两个月前莫言成为了中国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举国欢庆的同时关于莫言的很多东西都在悄悄走红。近日,在上海普陀区图书馆展出了《蛙》、《丰乳肥臀》、《透明的红萝卜》、《东北亚时代的主人公》等莫言文学作品的手稿,同时展出的还有莫言在《蛙》正式出版前给上海一位评论家的未公开出版的征求意见等。
媒体高呼“莫言或将成为中国最有钱的作家!”诺贝尔效应使他的作品手稿一夜飙升至百万元,比十年前身价翻了近5倍。与此类似的是在巴黎,一份没有出版过的贝多芬作品原稿以25.275万欧元(约合人民币206.5万元)拍出。在现今电脑代替纸笔的年代用钢笔和信筏创作的作家越来越少,手稿仿佛是一件很久远的事,这样的稀缺性也为现代作家手稿收藏带来了可能性。莫言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在市场上名人手札更多集中在民国名人书札收藏,而在国际拍卖市场上手稿收藏早已形成气候,如爱因斯坦给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关于原子弹的信件,1987年在纽约苏富比上拍出了22万美元;哥伦布描写发现美洲大陆的信,1991年在伦敦佳士德上拍出了44万美元;丘吉尔的7封情书,1994年在伦敦佳士德上拍了7.68万英镑;尼克松总统的辞职信,1995年在伦敦苏富比上拍了8.28万美元。
而在中国,名人书札拍卖在1994年就出现了。
所谓名人书札,主要是指社会各界各领域有成就、有贡献、有影响、有知名度人物的信札书写原件。信件的上下款必有其一为名流方可称名人手札。
2002年中国嘉德秋季大拍推出了“钱镜塘藏明代名人尺牍”,收有明永乐至崇祯年间重要历史人物400余人的书信。这批书信以990万元创下了中国古籍善本单项拍卖纪录。2004年,上世纪30年代徐悲鸿“婚变”事件中的两封书信,5万元起拍,经过30轮竞投,最后以23万元成交。2011年,迎来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在此前后,民国名人信札的拍卖与收藏也迎来一个高潮。北京、上海等地各大拍卖行都不约而同增设了“纪念专场”。
晚清至民国时期名人书札、手稿成为藏家抢购的热门藏品,价格步步高升。
5年涨十倍,价格仍会持续走高
著名收藏家许宏泉曾向媒体分析说,现在书札的价格比起5年以前,普遍涨了十倍。
2010年嘉德秋季拍卖会上,齐白石致叶恭绰的一通书札,以33.6万元拍出。白石老人在书札中嘱托叶恭绰先生将卖画所得“三百二十四圆七角”汇入他的中国银行账户。周作人的创作手稿也以358.4万元的高价成交。
广东省博物馆研究员朱万章已有近20年的名人手札收藏经历。据其介绍,他最早出于专业研究的目的,向鉴藏家苏庚春讨教鉴赏知识,最终获得苏庚春的一通信札,被信札中丰富的文化内涵所震撼,突然萌生了收藏名人信札的念头。“信札收藏和其他品类收藏的最大不同就是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历史文献意义,学术研究价值极高。”近20年来,升值最大是手稿中的一些信札。这些作品升值都有一个共同点,作者本人开始可能并不为人所知,或者知名度不够大,但随着名气的上升,社会影响力加大,其价值就随之成倍增加。他告诉《投资客》杂志记者曾经他收藏的谢稚柳的信札,当时几百元一通,现在已经升到数万元一通。几年的时间价值已经翻了几十倍。“随着对名人手稿收藏认识的不断加深,手稿收藏已经越来越引起收藏界的重视;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和书画收藏的前景等量齐观了。”朱万章十分看好名人手稿的收藏投资价值。
独特属性突显收藏价值
有道是“发于心而止于书”,书札多“随心所欲”,不带有任何表演性。以书画家为例,“无心于书而书”则必定自然流畅,不事雕琢。唯如此,才恰恰最能体现书画家的真心境、真性情,最能体现其个性,而真实体现个性的作品则最具艺术价值。而不少名人书札都与历史事件相关联,有的一通书札就包含一个故事,反映一个或若干个历史事件,甚而有的书札本身就是重大历史过程的见证。比如,孙中山临终前后,女婿戴恩赛写给妻子孙婉的信,不但介绍了孙中山的病逝经过及丧事处理细节,而且见证了孙中山留下遗嘱,历史价值可见一斑。“名人作品一方面记录了和名人相关的文化、政治、学术、艺术等方面的信息,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另一方面,很多名人本身也是重要的书画家(如谢稚柳、张大千、苏庚春等),他们的手稿同时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其意义远远超过了其手稿本身。”朱万章告诉记者。
“卓有成就的作家手稿是一种稀缺资源,因为作家手稿大多是孤本,全世界仅此一件,收藏价值非常高。”成都市收藏家协会会员曾发艺告诉《投资客》,名家手稿作品集文献、收藏和艺术价值于一身,朴素工整、重在写实。长期以来,名家手稿并不为市场主流所关注,但作为投资收藏,所需的费用和成本,也不太高,花小钱买大名家的手稿仍是性价比较高的选择。
此外,手稿难以造假,投资风险较低。曾发艺表示,作家手稿升值有两个前提:“名作家”和“手稿”,缺一不可。因此,建议收藏者,首先可关注艺术家代表作的手稿,它们极有可能比其非代表作的成品更具升值潜力。其次最好分不同专题集中收藏某位名家或某个艺术流派的作品手稿。
名人手札在史料、文献、文学、书法、文物等多方面的优势明显,加上它仅此一件别无他出的唯一性特点,收藏价值不言而喻,它的收藏价值应按照“真、精、稀”的原则,用“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艺术代表性”来度量。
“三大重视”入门名人书札收藏
一. 重名人名气。虽说“所有名人手迹都值得收藏”,但以一己之力终不能网罗天下所有手札,所以真到动用真金白银购买时,还是要按照个人爱好理清名人分类——是侧重艺术类还是政治界名人?是侧重古代名人还是现当代名人?是侧重画家还是书法家?只有给自己找准类别,才能根据财力厚薄进场举牌。
人生价值的名言篇5
影视文化的题材多是来源于生活或是高于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了所在地方的独特文化习俗,如:政治、军事、宗教、经济、农业、民族等。由于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不同,与之相关的文化也不尽相同,且文化差异越来越明显。各种文化在发展过程中,时有冲突、时有并存、时有相融。如何在世界文化多元化并存与发展的背景下,把文化内涵丰富的西方电影名翻译成更加易于我国观众接受、喜爱的中文片名,还必须充分考虑中西方文化的差异,避免因文化差异而带来翻译的误解、歧义、双关、笑话,导致影片的不成功。相反,只有在顾及中西方文化差异和特点的基础上的翻译,才能确保翻译的质量。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体现在思想观、道德观、生活观、价值观等方方面面。如,在价值观与道德标准方面的中西方差异。中国文化受传统儒家文化影响,以道德伦理为中心,价值观念中偏重对社会和国家的贡献,偏重集体的作用发挥,提倡个人谦虚谨慎,以“自我贬仰”为处世之道,反对过于自我表现;而西方文化则是充满强烈的个人主义精神(独立性与创造力),崇尚个人努力,不掩饰自信心、自豪感和荣誉感,崇拜英雄、强者,强调“个体”的作用和成就。这一点,在许多美国影片中都有反映,如:Hancock—《汉考克》、Superman—《超人》、Shane—《原野奇侠》等都是强调个体作用,歌颂英雄主义精神,在翻译时候要把握中国的传统文化特点和观众的思想观念,方能起到积极作用。在社会及家庭关系方面,西方的“个体性”文化特征,偏重机会均等,平等意识强,崇尚自主自强自立,长辈与晚辈平等,而中国则重视辈分,等级分明。
二、西方“电影名”汉译的原则
“归化”和“异化”是美国翻译理论家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Venuti)于20世纪90年代在《译者的隐形》(TheTranslator'sInvisibility)一书中提出。归化(Domestica-tion)指在翻译中采用透明、流畅的风格,最大限度地淡化原文的陌生感的翻译策略,达到使源语文本所反映的世界接近目的语文化读者的世界,实现“文化对等”的目标,强调译语读者习惯的语言表达方式。异化(Foreignization)指在一定程度上保留原文的异域性(源语言文化),打破目标语言常规,同时具有丰富目的语言文化的翻译方式,强调遵循源语言的表达方式,表达原文内容。从某种程度上说,“归化”和“异化”可看作是“直译”和“意译”的延伸,但又有所区别。前者打破了“语言层面”因素的局限,翻译过程中,将视野拓展到文化、习俗、美学等方面,后者则是着重于“语言层面”处理的形式和意义。即“归化”和“异化”着重于文化层面的大语境下翻译的价值取向,而“直译和意译”着重于语言层面翻译的价值取向,对于电影名的翻译,有局限性。由此可以看出,在当今拥有多元文化的世界文化背景下,对于以多种文化为背景的西方影视作品,其电影名翻译的优劣,对于影片的吸引力及实现商业价值最大化有很大作用。此外,电影名的翻译还需遵循“目的原则”,这也是翻译目的论的首要原则。翻译目的论最早由德国的汉斯?弗米尔提出,是功能派理论翻译的重要内容,主张“目的法则”,即根据不同目的,其翻译策略也不同。电影名的翻译中,需要以观众效应为导向,以实现影片商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兼顾并尊重片商、观众、制片方(原作者)三方的利益,力求获得共识。
三、从西方电影名翻译的实例,看西方“电影名”汉译策略
(一)直译是电影名翻译中常见的策略之一。其翻译效果,简洁明了,能够体现出原电影名的特点,吻合原电影名的内容,保留其独创性。采用直译方式翻译的电影名,要求电影名能反映出影片的大致内容,同时还要和原英文片名相符,达到吸引观众的目的。如:APerfectWord—《完美的世界》、DawnRider—《黎明骑士》、WhenHarryMetSally—《当哈利碰上莎莉》、TheThreeStooges—《三个臭皮匠》、LightningStrikes—《闪电袭击》、BraveHeart—《勇敢的心》、Gladiator—《角斗士》、HurricaneStreet—《飓风街道》、RomeoandJuliet—《罗密欧与朱丽叶》、BodyofLies—《谎言之躯》、SnakesonATrain—《毒蛇列车》、ThePearlHarbor—《珍珠港》、RainMan—《雨人》、TrueLies—《真实的谎言》等。(二)意译策略意译,指根据原文意义来翻译,而不是逐字逐句一对一的翻译。主要在源语言和目的语言存在较大文化差异,两种语言文化体系相对独立的情况下应用,能达到体现特有文化特色、体现语言特征的目的。在西方电影名的翻译实践中,有时候由于原英文电影名用词及文化背景等种种原因,直译的方式不能较好表达出影片的内容,无法达到理想的翻译效果,甚至对影片的上映起到负面作用。这个时候,则可使用意译,即可把原英文电影名和影片内容相结合,超越字面的束缚,打破常规的语言表达方式,进行翻译。如,大家耳熟能详的:GoneWiththeWind—《乱世佳人》、PrettyWoman—《风月俏佳人》、BraveHeart—《惊世未了缘)》、Next—《预见未来/先知先觉》、ReturntoMe—《爱归来》、SisterAct—《修女也疯狂》等。(三)音译策略音译,指根据读音来翻译,这种翻译方式简单、通俗、易于操作。翻译实践中,主要用于针对一些使用地名、专有名词等为电影名的翻译。如:Avatar—《阿凡达》、KingKong—《金刚》、Tess《苔丝》、HarryPotter—《哈利?波特》、Casablanca—《卡萨布兰卡》、SoundofMusic—《音乐之声》、JaneEyre—《简?爱》、Aladdin—《阿拉丁》等。(四)增译策略增译,指根据英汉语言的不同思维模式、语言表达习惯、方式,翻译时采用巧妙增添词、短句或句子,以准确表达原文意思的翻译策略。在西方电影名翻译的时候,结合影片内容和中文表达习惯,适当增加词汇,利于电影名更加易于被接受和充满吸引力。如:Ghost—《人鬼情未了》、Hancock—《全民超人汉考克》、BrokenArrow—《断箭行动》、TheSleepingDictionary—《字典情人》、WaterWorld—《未来水世界》、TheNet—《网络惊魂》、Speed—《生死时速》等。由于中西方的文化差异,西方影视文化的进步和发展迅速,在我国的传播速度和传播面都极大提高和扩大,相应的翻译策略和技巧也在不断进步和提升,其翻译法和策略也是灵活多样,如常用到:编译、换译、创新性翻译、补充翻译等策略。这些翻译策略,都为西方电影名的“成功”翻译起到了积极作用,促进了西方影视文化在我国的传播。当然,翻译对于译者的翻译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需要译者要与时俱进,积极钻研,探索更多更有效的翻译策略。
人生价值的名言篇6
关键词:互文性,电影片名,翻译
一、概述
互文性最早由法国后结构主义文艺批评家朱莉娅·克丽斯蒂娃提出。她认为:“每一个文本都是由对其他文本的援引而构成的镶嵌图案。每一个文本都是对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转换”。【1】(p66)也就是说文本之间都存在着很大的相关性,这些错综复杂的关联就是互文性。由此,任何文本都是一种互文,在一个文本中,不同程度地以各种能够辨认的形式存在着其他的文本,诸如先前的文本和周围文化的文本。在极端的意义上,甚至可以说,任何文本都是过去的引文的重新组织。由于互文性理论对文本的解读有很强的解释力,因此它被应用于诸多领域,尤其是在其本身被认为互文性活动的翻译研究中。本文试图将互文性概念引入应用文体翻译中的电影名翻译,通过分析电影名翻译的基本价值标准及研究一系列中英电影名的译文,探讨互文性在电影名翻译中的应用价值。
二、电影片名翻译的三个价值标准
根据信息、交际理论的观点,人们能否很好地理解某个话语取决于交际负荷大小。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翻译的作品,其交际负荷往往容易偏大。与文学翻译相比,电影名的翻译更容易产生超交际负荷的现象。【2】(p44-45)要使电影名的翻译获得最大效果,译者要尽可能降低译文的交际负荷。而在翻译中恰当地利用互文性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片名作为影片主题思想的浓缩。其主要作用是帮助读者了解影片、吸引观众、活跃和美化影片,这便是片名的功能。陈宏薇认为电影片名有三种基本功能:信息功能、美感功能和祈使功能。【3】(p78)信息功能就是通过片名,将影片的内容简练地传达给观众,使观众可以更好地理解原片的思想内容。美感功能就是通过精心构思的片名,以语言的优美流畅、生动形象打动观众,造成观众审美愉悦,给观众以美好的享受。祈使功能就是通过片名感染观众,吸引观众。电影片名的这些功能决定了电影片名艺术观赏和商品广告的双重功效。根据A.Newbert的可译性理论,电影片名的翻译重点应在目标语,即更多的强调译名对目标语读者的影响,而非片名本身形式上的简单对应。用Eugene.A.Nada的“动态对等”的翻译理论解释,就是不把重点放在两种语言的对比上,而放在译文读者的感受上,以“功能对等”为中心,也就是说要实现信息、美感和祈使功能的对等。这样就形成了指导电影片名翻译的三个价值标准,即信息价值、审美价值和商业价值。
三、互文性在电影片名翻译中的应用价值
1.互文性与影片译名的信息价值
片名翻译中实现信息价值对等,就是译名要反映影片的主要内容,忠实地传递与原片内容相关的信息。在片名翻译中巧妙应用互文意义,既可以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地传达影片的主要内容,又具有亲和力、能拉近译入语观众与外国影片的距离,激起人们的观看欲望。
例1:Forest Gump《阿甘正传》
美国大片ForestGump是以主人公“Gump”的名字来命名的。该片讲述的是弱智者Gump,以单纯、善良、勤奋、执着创造奇迹的故事。并穿插美国50年代至90年代社会变革的真实事件片中不乏幽默嘲讽之处。片名译为《阿甘正传》忠实传达了影片的切入视角和内容,同时又切合中国的文化传统。该片讲述了甘的人生经历,中国文化习惯将之称为“某某正传”。汉语中“阿”字通常用在人名前,以表示亲近的称呼,用“阿甘”来称呼片中主人公缩短了人物与观众的距离。四个字连在一起,中国观众很自然地联想到鲁迅的名著《阿Q正传》,因有很好的提示作用。中国观众一看就能猜出影片的大概内容。而且这种对中国名著书名的仿拟使中国观众对这部从拍摄手法到拍摄理念完全西方化的影片产生好感和认同,避免了由一个陌生的外国人名所带来的距离感和生疏感。
例2:The Third Person 《第三个人》
要注意的是。由于不同的民族有各自的历史文化背景,在一种文化中除了文字本身的意思外没有特殊意义的语言形式在另一种文化中可能传递有违于原意的互文意义。因此,在电片名的翻译中。译者要对译入语文化和译出语文化有充分的互文意识,避免传达错误信息。,翻译。,翻译。一个好的译例就是被获多项国际大奖的悬疑大片The Third Person被翻译为《第三个人》。,翻译。,翻译。该片围绕马相斯调查好友车祸逝世的真相展开,其中关键是一个神秘的第三者。,翻译。片名The Third Person指的就是片中车祸事件的第三个目击证人。该片起初被译为《第三者》,误导了中国观众。因为“第三者”在中国文化中负载着很强的文化信息,指的是破坏别人爱情、婚姻、家庭的人,结果中国观众误以为该片是婚姻伦理片。译者正是因为意识到该词在中国观众中所传达的特别含义与影片内容不符,所以将之改译为《第三个人》。第二种翻译不仅避免了“第三者”因互文关系所传达的误导信息,而且散发着神秘感,制造悬念,准确地扣住了影片悬疑、惊险的特质。
2.互文性与影片译名审美价值
片名的翻译讲究摆脱原文词语束缚,深入把握作品的思想美学内容,以艺术家的匠心对待原片,进行新的艺术创造。用本族语言的艺术形式传达原作的形象情感和语言的艺术美,从而将美感经验传递给读者。美感功能的体现讲究的是选词达意传神,浓缩译出语观众的感受,并将之传导于译入语观众。众所周知,各民族文化宝库中现成的词语、谚语都是经过反复推敲,高度提炼的艺术语言。其特点是或寓意深刻,或释理精辟,或影响深远。如果片名译者在翻译时能善于利用互文性原理,灵活引用或仿拟可以使译文意象美好,寓意悠长。
例3:Waterloo Bridge《魂断蓝桥》
翻译界公认的电影片名的经典佳译《魂断蓝桥》,就是得益于译者对互文关系的妙用。美国影片Waterlo Bridge讲述的是贵族军官罗依与出身贫寒的芭蕾舞演员玛拉的凄美爱情故事,滑铁卢大桥既是男女主人公美好爱情开始的地方,也是女主人公香消玉殒的伤心地,在影片中有重大意义,原名富含西方文化色彩,因为英国的确有一座名Watedo Bridge的桥。但是如果将片名直译为《滑铁卢大桥》,容易让观众错误地
联想到拿破仑兵败滑铁卢,从而以为这是一部战争片。中文译名《魂断蓝桥》避免了误导,更令人叫绝的是利用了互文因素,很好地诠释了影片的意境。“蓝桥”是中国古时情人恩怨聚散之地,取自我国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蓝桥会”。,翻译。【4】(p23)“蓝桥会”同样讲述的是一段哀婉动人的爱情故事,蓝桥在故事中也有深远的象征意义。另外,中国传统文化中常用“魂断”、“肝肠寸断”、“愁肠百结”表示伤心和痛苦,因此译者标题中用“魂”、“断”表明故事的悲剧性结局。4个汉字连起来,语言精致凝练,真可谓是音美,意美,形美,既提供了与原文内容有关的信息。同时又富含中国传统文化韵味。《The Wizard of Oz》的译名也堪称经典,Oz意为虚幻的、不可思议的奇异仙境;其译名来自清朝李百川的长篇小说《绿野仙踪》。此书以写神仙异迹为主要线索,并涉及世风人情。译来十分贴切传神,套用可谓上佳。【5】(p93)
3.互文性与影片译名商业价值
电影是一门文化性和商业性兼具的艺术。因此,在片名翻译时需要考虑到商业因素,译名应具有广告作用,而且片名的广告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要实现商业价值,首先要求译者创造出译入语观众喜闻乐见的电影片名,引起其心理认同而产生观看的欲望。因此译者可以利用互文性原理。将译入语文化中流行的语言表达形式引入译名,使观众产生一种熟悉感和亲切感,因而也更愿意观看该部电影。在这一方面,走红的电影和歌曲名经常被仿拟或引用。请看下几组影片的译名:
例4:Pretty Woman《枫叶俏佳人》Legally Blond《律政俏佳人》The Runaway Bride《走佬俏佳人》
Notting Hill《新娘百分白》what Women Want《男人百分百》Toy story《玩具总动员》Shark Tale 《鲨鱼总动员》The II1credibles《超人总动员》Multiplicity 《丈夫一箩筐》Cheaper by the Dozen 《儿女一箩筐》As Good as it Gets《爱你在心口难开》Rushmore 《都是爱情惹的祸》Sister Act《修女也疯狂》《梁山伯与祝英台》New Romeo andJuliet
以上列出的中英文译名都是对已有文本如电影名、歌曲名的仿拟,而这些前文本对观众来说都是耳熟能详、印象深刻,有不可低估的广告宣传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标新立异,使片名新颖醒目来实现商业价值。译者在翻译中可以机巧地利用译入语文化和语言中的互文因素,使普通语言变形,扭曲,拉长,缩短,颠倒,从而造成不同于普通语言的“陌生化”效果,追求译名的新、奇、美。不同的语言中都有一些固定的表达法,不能任意地更改。但是,如果译者在片名翻译中巧妙地将译入语中的某一固定用法更换一二,也就是利用仿拟的手法,变习见为新知,得到的译文会让人顿时感到趣味盎然,给读者带来新奇的心理体验,造就一种修辞上的注意价值。请看下则译例:
例5:2000年最出色的喜剧片Meet the Parents的中文译名为《门当父不对》
中国观众一见中文片名就知道这是对成语“门当户对”的仿拟。该片讲述的是未来岳父因不满意未来女婿而处处为难他所引起的一系列喜剧情节。本译例套用了在中国家喻户晓的成语,让观众觉得既熟悉又亲切,而且将原成语后半部分的肯定句改为否定句,将原词中的“户”改为“父”,既切中影片关键词组“移情别恋”的仿拟。
从以上一系列英文片名的译例可以看出,在电影片名的翻译中灵活应用译入语文化和语言形式中的互文因素,不仅能够弥补因两种文化不同而导致的原文在翻译过程中意义结构风格形象方面的损失,而且容易引起强烈的共鸣,是有积极意义的。所以,笔者认为“互文性”这一概念开拓了电影片名翻译的新思路,为电影片名翻译的翻译提供了一种新方法。但是。译者电影片名翻译中应用互文性理论时应注意切忌不考虑原片的主题和风格,盲目地、一味地引经据典和模仿而歪曲了原片所要传达的意义和内涵。
参考文献:
[1]Kristeva,J.Semeiotike.Recherches pour une semalyse[M].Pails:Seuil(translatedas Desire in Language:a semiotic approach to literature and art,edited by L S.Roudiez,translated by A.Jardine,T.A.Gora and L S.R oudiez.Oxford:Blackwel1)1969.
[2]刘季春.广告标题口号的套译[J].中国科技翻译,1997,(4).
[3]陈宏薇.新编汉英翻译教程[M].武汉: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4]龙千红.英语电影片名佳译赏析[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3)
[5]张必刚,吴春容.电影片名翻译的原则及价值标准[J].电影文学,2008,(20)
人生价值的名言篇7
自由的价值判断
我们知道,制定“诽谤法”的目的是防止错误陈述对人的名誉造成侵害。基本前提是“错误”,而要说某个判断是“错误”的,前提必然是有“正确”的判断;换言之,一定要有区分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的客观标准。
但哲学上的一个常识是,只有事实才有正确和错误的判断标准,人的观点则是个人的、主观的、见仁见智的。我喜欢萝卜,你喜欢白菜;我喜欢徽菜,你喜欢川菜,各有所好,不能强求。因此,事实真相是唯一的,人们基于真相所做出的评论、产生的立场却是多元的。
既然没有一个客观的标准来判断评论或意见对还是错,法院又怎么能把某一个特定立场以“法律”的名义强加到全体人身上呢?这个立场的正确依据又何在?
既然观点和评论是不可能客观的,讨论诽谤问题的前提是首先要分清楚什么是事实、什么是价值或观点,因为处理这两类不同陈述的标准是完全不同的。
在一个崇尚民主和言论自由的国家,观点是几乎可以任意发表的,你不能因为我不喜欢你或说了你的不好就把我告上法院;事实则必须言之有据,不能无中生有。
当然,人类话语是复杂的,有些夹叙夹议的话语似是而非,这两者有时不是太好区分。我记得德国曾经有一个宪法案件,社会把基督教民盟的候选人称为“欧洲纳粹党”,结果被了,说他在诽谤,因为基督教民盟显然不是“欧洲纳粹党”。其实根本不存在什么“欧洲纳粹党”,也许在德国有纳粹党,但是欧洲没有这个名字的党。
社会在攻击对方的时候,显然不是不知道这一点,而只是给他贴上了一个道德标签,因为我们都知道纳粹是“坏”的。这是一个价值判断,而不是事实判断。
德国联邦按照事实和价值判断的区分,判决基督教民盟败诉,因为价值判断是自由的;如果不能自由评价,那么这样的国家就不可能是自由国家,而只能是专制国家,少数官员把自己的价值判断强加在全体人民头上。
名誉侵权和言论自由的边界
在本案,我看了郭庆祥讲的一些话,有些也许能够构成事实判断,比如,说他画的人物画不过是连环画的放大,他画的这些人造型大同小异,而且是用“流水线”作业。
这些话是不是事实,可以探讨。也许画家自己可以站出来讲,他的画千姿百态,不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也不是“流水线”制作的。如果被告的话不属实,那么确实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在这种情况下,法院澄清真相、以正视听也完全是有法理依据的。但是如果这些都是实话,大家只不过是在事实基础上对画家的作品甚至人品做出负面评价,那么画家又有什么权利强迫别人说好话?
即使事实是错的,被告是否承担法律责任还取决于另一个因素――受害人是不是“公众人物”。公众人物的名誉权之所以在法律上有所克减,不仅是因为他们更需要受到社会的有效监督,更因为公众人物本身言论就很有影响,因而完全可以通过自由辩论澄清错误,而用不着动用司法公器。
我们看到韩寒博客上的“粉丝”数量不得了。他说一句话,听到的人比报纸读者还要多得多;即便别人对他进行人身攻击,他完全有能力自我反击。因此,即使有一些不实的报道,也完全可以通过自由辩论加以澄清。公众人物尤其有能力为自己辩护,法律也就没有必要去干涉公民之间的自由交流。
我认为范曾诉文化报、郭庆祥侵害名誉权案的判决取决于好几个因素。
我们保护的是名誉权,首先要考虑画家名誉有没有受到侵犯,他的作品销量会不会因为不客观的报道而下降。为此,首先考虑当事人说的话究竟是客观事实还是自己的价值判断。另外还要考虑其他因素,包括画家本人的社会知名度和自己的话语权。
在审查案件的时候,法官必须把这些因素都考虑在内,才能做出公正判决。这里涉及不同价值之间的冲突,一方面要保证每个人的名誉权受到保障,另一方面更要保障每个人的言论自由。我认为,在当代中国,后者更为重要。
如果本案的法院判决导致了美国法院在1964年“纽约时报案”里说的“冷缩”效应,那对中国社会的言论自由有百害而无一利。
虽然本案一审判决的缺陷是十分明显的,我们还是更在乎判案的标准和推理,而不是个案的判决结果。最关键的是,法院判决要有章法。希望从这个案件开始,法院能把名誉侵权和言论自由的分界理清楚。
在此基础上,最高法院应出台一个司法解释,让各地法院在判决过程中有法可依。
“公正评论”水土不服
要妥善处理名誉侵权案件,必须弄清几个界定。一是关于事实和价值、报道和评论之间的界定。如果他讲的都是事实,那么即便是讲坏话又有什么问题?如果他说的是实话,那么他到底有没有“实际恶意”都不相关,即便有恶意也没有任何责任。二是当事人是平民百姓还是公众人物的界定。如果受害人是公众人物,那就需要他证明谣言散布者具有“实际恶意”,才能赢得名誉权官司。据我所知,这不仅是世界各国普遍的做法,而且也是中国新闻法学界形成的一个共识。法院应该接受这一共识,区别对待公众人物的名誉权。
另外,法院对自己的社会作用的界定,弄清楚什么应该管、什么不应该管。
现在我们法院产生了一个误解,似乎自己的作用就是不让别人说坏话,但这显然不是法院的作用;法院既没有这个义务,也没有这个权力,其实也无力行使这种权力。
司法的任务不是不让人们相互之间说坏话,甚至不是不让人说无中生有的坏话。假设我认为你就是一个“混蛋”,你问依据在哪里?我说没有什么依据,可能就是看你不顺眼罢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你恐怕不能把我告上法庭。法院所能禁止的,只是那些不实的、虚假的并造成实际伤害的――在针对名人的时候,还要加上“实际恶意”――坏话。
国内关于“公正评论”规则的讨论比较多,但我对这个规则是有保留意见的。尤其要注意这个规则是从英国来的,而英国没有一部成文宪法,因而对言论自由也就没有什么特别保护。
我认为这项规则对言论自由保护不足,尤其是“公正”这样的概念本身就见仁见智,很容易造成任意的判决。难道法院认定的“公正评论”就是“公正”的吗?为什么法官对这个问题的判断比一般人更高明呢?是不是用温和理性的方式表达就是“公正评论”,用夸张和偏激的语言就不是呢?是不是郭庆祥说范曾的作品“水平平平”就可以,说它们是“一堆垃圾”就不可以呢?这个分界是很任意的。我们都知道现在法院是什么样子,你把这么大的自由裁量交给它们,你能放心吗?我是有怀疑的。
人生价值的名言篇8
【关键词】广告语言;偏离;古典文化;价值观
王希杰先生在谈论修辞理论时指出:“人类交际场是由四个世界共同组成的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这四个世界即物理世界、文化世界、语言世界和心理世界。”[1]109这里所说的文化世界,是指人们所从事一切活动的文化环境,它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我们的历史文化、思维模式、哲学和道德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文化心理社会制度乃至。偏离,是王希杰修辞思想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他在谈修辞格时解释了这个理论:“所谓偏离,从理论上讲,人们在交际市场上的一切言语行为,都是对全社会所公认的客观存在着的语言和语用规则的偏离。”[2]他进一步解释说:“假定被全社会所公认的客观存在的语言和语用的规则为零度,那么那种损害了表达效果,没有实际活动的必要性作支柱的偏离便是负偏离,那种取得极好的修辞效果的,有巨大艺术魅力的偏离就是正偏离。”[2]依此类推,在文化世界中,假定我们这个社会所固有的、人们共同默认的文化形式为零度形式,那么,那些合乎理想的、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且有利于加强这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的文化规范就是对这个文化世界的正偏离,而那些不合乎理想的、不利于这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的文化规范则是负偏离。本文中所说的偏离属于后者。
广告语言,顾名思义,就是广告中所运用的语言。它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来解释。从广义上说,是指广告用来传递商品或服务信息的各种符号,它包括一些非语言符号,如声音语言、画面语言、动作语言等;而狭义的广告语言就只指广告传播中使用的语言符号,即文字语言和声音语言。我们这里所论述的广告语言为后者。
广告语言的主要职能虽然是表现广告、服务广告,推销商品或服务,但是广告与文化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它无时无刻不在记录和体现着一定的社会文化。广告语言作为一种以商业诉求为目的的功能语言,它必须以受众的接受为前提。而一则广告要取得受众的接受,就必须根植于民族文化的土壤,获得受众的文化认同。因此,广告语言所阐述的理念、主题必须与民族文化的价值观保持一致,广告语言所表现的情感也应契合受众群体的民族情感,广告语言的诉求核心必须与受众所生活的文化世界保持高度的一致,必须能够担负起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功能,否则就是对文化世界的偏离。
概括地说,汉语广告语言在文化世界中的偏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中国古典文化的偏离,二是对传统价值观的偏离。
广告语言对古典文化的偏离
中国古典文化源远流长,其中古典文学更是一枝独秀,已成为中国民族文化的精髓而占据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地位。优美的古典文学以其典雅、古朴的风格和深邃的内涵为广告语言提供了丰厚的素材和养分。广告文案制作者从古典小说、古典诗词或成语中获得灵感,大量借鉴古典文学的创作方法、表现风格,或者直接引用经典句段,大大提升了广告语言的艺术美感。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西安紫玉牌葡萄酒、钢花高脚玻璃杯)、刘禹锡的“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牡丹电视)、杜牧的“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山西杏花村酒)、曹操的“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杜康酒)等,无一不是广告人借用的古诗词的典范。这些广告借用人们熟悉的诗句,在当时以最便捷、最有效的方式达到了广告诉求的目的,同时也很好地传承了中国古典文化。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直接引用古诗词作为广告词很难实现广告目的,因此,很多广告制作人为了达到诉求目的,往往会不顾民族文化的传承,甚至不惜践踏古典文化,这就形成了对古典文化的偏离,这种偏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任意篡改经典名句或成语,二是无谓的滥用。
任意篡改经典名句在广告语言中十分常见,为了凸显商品名称,更换嫁接,将古诗词掐头去尾,或者强行改变原文中的个别词汇,或直接套用古诗词,我们看看下面这些广告:
1.“恨不相逢未‘驾’时”(台湾自动变速车)
2.“三十功名创传奇,八千里路驰江铃”(江铃牌载重汽车)
3.“海上‘申’明月,雅庐度人生”(海申花园)
看得出来,例1来自唐代张籍《节妇吟》中的“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将其中的“嫁”改为同音的“驾”,原诗的感情基调是悲悲切切的,更改之后,意境和感情基调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例2借用了岳飞《满江红》中的“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这一名句,去掉几个尾字,将要诉求的品牌植入。例3借用了张九龄《望月怀远》中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同时又把“生”换成“申”,同前面的“海”构成“海申”,后半句进行仿造。
这种现象在成语中更为常见,成语是汉语中最具生命力同时又是最经典的语言文化形式,但是在广告语言中却变得面目全非,如“步步为赢(营)”——运动鞋、“咳(刻)不容缓”——止咳药、“衣衣(依依)不舍”——服装、“默默无蚊”——蚊香、“骑(其)乐无穷”——摩托车、“随心所浴(欲)”——热水器、“丰(风)华正茂”——美容产品、投桃报利(李)——招商广告,等等。在汉语中,成语的意义和用法是十分稳定的,每个成语背后都有其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因此,这种人为的篡改,就将这一切都抽剥干净了,剩下的只是与特定商品相关的某种片面、狭窄且武断的语义。这就排斥了经典和成语的原初意义和文化内涵,粗暴地将优美的文化遗产攫取,使它们成为一个特定商品的附庸,进而导致成语或经典的传统意义丧失,这种偏离古典文化的做法对于文化的传承毫无借鉴之处。
也有一些直接将经典名句用于广告语言的,但是从消费者角度而言,看不出这些广告语是诉求什么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是一则治疗脚气病的药品广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一则广告公司的广告,从广告本身来看,我们无法知晓它们的诉求内容是什么。王希杰指出:“有一种小小的偏离,说话和听话的人,写作和阅读的人,都不太关心或者还没有觉察到的偏离形式。”[1]191其实,广告制作者绞尽脑汁制作一则广告语言,其目的并不是想在多大程度上得到语言学家的认同,而是希望得到消费者的认同。也就是说,广告的诉求重点是它所描述的商品,消费者能通过这句话或者这个标语,去关注这样一个产品,并激发购买欲。美国著名广告人奥格威在他的《一个广告人的自白》中开篇就说:“我认为广告佳作是不引起公众注意广告本身就把产品推销的作品。它应该把广告诉求对象的注意力引向产品。”好广告要诉求对象说的不是“多妙的广告啊”,而是我从来没有听过这种产品,我一定要买它来试试。”[3]也就是说,使用这些经典名句作为广告语言,没有达到交际的效果,是一种滥用经典名句的语言行为,实际上也是对古典文化的偏离。
广告语言对传统价值观念的偏离
不同的民族,由于他们所生活的文化环境的不同,其传统的价值观念会有很大的区别。中国人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极大,儒家所提倡的伦理道德原则已经成为国人绝对的价值尺度。评价任何人或事,都以伦理道德为标准。符合伦理道德就是有价值的,反之,则被认为是无价值的。西方思想家孟德斯鸠曾经说过:“中国人把整个青年时代用在学习这种礼教上,并把一生用在实践这种礼教上。”[4]广告语言的创作必须符合受众传统的价值观念,而不能偏离。优秀的广告语言创作者一定深谙中国传统文化,将这种价值观念植入到广告语言中。我们看以下这些广告:
4.亲近“阳光”,新鲜自然(阳光牧场)
5.健康世界,太极无限(太极集团)
6.自然给你更多(蒙牛)
7.多一些,少一些摩擦(统一油)
8.静心送给妈,需要理由吗(太太口服液)
9.春节回家,金六福酒(金六福酒)
10.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好迪)
11.年年鲜橙多,家家欢乐多(统一鲜橙多)
12.团团圆圆(达利园)
中华民族传统的价值观念里,人们敬畏自然,崇尚天人合一;讲究仁爱、和谐、孝顺、家庭团圆、夫妻恩爱,渴望吉祥安康;生活上,提倡勤俭节约;思想上,趋于保守、含蓄和谦虚。上面这些广告,无一不是这种文化价值观的体现。但是我们在制作广告的时候,有时候却偏离了这一优秀的传统价值观。请看下面这些广告:
13.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还收脑白金(脑白金)
14.你有二房吗?(某楼盘)
15.换个老婆带回家(某口服液)
16.如果你不能给她一个名分,那就送她一套房子(某楼盘)
看得出来,这些广告都与传统的消费观念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偏离。例13是人们最熟知的一则保健品广告语,但是可以肯定地说,没有人会欣赏它。看似倡导孝敬,实际上在人们头脑中的反应却已经变味了:它诉求的不是产品的质量效用,而是倡导一股送礼之风!
谦虚、尊重他人一直被视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尚书》言:“谦受益,满招损。”广告语言与其他交际语言有所区别,因为它宣传的是产品的优良性能或服务的完美体贴,所以它需要对自己的宣传对象进行适当的夸饰,但是这并不等于广告可以盲目地自吹自擂,可以随意去贬抑其他同类产品。它同样要遵循谦虚和尊重他人的原则,才能构成对其他产品或受众的尊重、理解、真诚和帮助的定势效应。
另外,中国人重视家庭伦理、夫妻恩爱。“天长地久”、“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中国人对婚姻的审美理想。德威地板的广告语“好男人不变心,好地板不变形”一直被学界所称道,因为它符合人们对美好家庭和和谐婚姻的期盼,因此也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但是我们看例14、例15和例16这几则广告语故意利用语言的某些修辞技巧,想要取得某种意外的效果,但是因为它们偏离了我们传统的生活方式和家庭观念,没有遵从民族文化,折射出的是腐朽的生活方式。
广告语言在宣传产品的同时,也在宣传一定的民族文化。因此,作为广告制作者,一定要担负起继承和传播民族优良文化的责任,在语言的使用上,一定要字斟句酌,既要考虑广告语言的经济效益,又不可偏离我们的优秀文化传统。同时,有关部门也要有一个执行标准,要在充分研究广告传播的社会效益和文化影响的基础上,严格广告语言的文化批评标准,限制广告语言可能对社会文化产生的负面影响,培育广告界的文化意识,在关心经济效益的同时关心人文环境的健康发展。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2011年科学研究项目(11C0770)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王希杰.修辞学通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
[2]王希杰.论归纳的辞格和演绎的辞格.池州师专学报,1993(3).
[3]大卫·奥格威.一个广告人的自白[M].林桦,译.中信出版社,2008.
[4]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M].上海:商务印书馆,1997.
人生价值的名言篇9
[关键词]高中政治;哲学;生命教育
高中阶段是一个人从未成年人向成年人转变的关键时期,在高中政治哲学课中,对学生开展生命教育,能使他们正确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并不断提升自我和完善自我。因此,笔者在高中政治哲学课中,注重探索生命教育开展的途径。
一、挖掘教材中的生命教育资源
高中哲学与生活教材的特点是紧扣社会生活。作为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命教育资源,紧扣学生的生活来开展教学,这样才能通过生命教育来促进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与把握。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来展开生命教育,将理论知识和社会生活、理论逻辑和生活逻辑有机结合,从而对学生开展系统的生命教育,使学生学会生活、珍惜生命。如在讲授《世界的物质性》的时候,教师可以借这节课的知识点向学生开展生命教育,根据生命起源的物质性,引导学生体会生命的神圣和可贵。生命是在几亿分之一的偶然机会中诞生的,所以人应怀着感恩之心来对待生命。同时借此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既然生命是有限和短暂的,那么人应该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任,树立理想和人生的奋斗目标,活出人生的价值和最大意义。教师还可以有效利用教材资源,向学生开展关于如何经营人生,为人生目标奋斗的生命教育。如在教学《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人教版生活与哲学)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可根据教材中“事物都是运动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这个知识点,告诉学生任何事物都是有运动规律的,只有遵循客观规律,才可能获得成功。这样学生才会懂得尊重生命规律,学会挖掘生命潜能和提高生活质量,做一个对生命有责任感的人。
二、借用名言警句开展生命教育
古今中外流传着许多名言警句,它们是先人智慧和思想的结晶,部分名言警句蕴藏着先人对生命活动的体验,所以是很好的生命教育资源。读这些名言警句,能给人思想上的启迪、心灵上的震撼。高中政治教师应该在哲学课上有效利用这些名言警句开展生命教育,这样不仅能充实哲学课上的生命教育资源,也能达到提升生命教育高度的效果。如在讲述《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人教版生活与哲学)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借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的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来讲述“生与死”这对矛盾,并借此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念,学会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同时还可以借用苏轼“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柏拉图“人没有思想,如同形尸走肉”等来向学生讲述如何辩证看待生命中的安乐与忧患、生与死。从而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看待生命中的生与死,以及生命的脆弱、有限和无常,理解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并使学生意识到,身体除了物质需要之外,还应该有精神需要。通过这些教育,引导学生努力学习,在生活中不断丰富自己的人生内涵,追求高层次的精神享受等。这是很好的生命教育开展方式。教师还可以借用名言警句来教会学生生活智慧。如在教学《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人教版生活与哲学)这节课的时候,为了让学生认识到事物发展的曲折性,教师可以讲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句古诗,让学生认识到人生发展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只有坚定走曲折道路的信心,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从而培养学生乐观、自信、坚强的品质。这也是生命教育开展的一种很好方式。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开展生命教育
人生价值的名言篇10
摘要:作为一名政治教师,要让政治课堂高效而不枯燥、无味,就应该立足学生,立足课堂,进行巧妙的教学设计,采用引人入胜的开端,引用富有哲理的名言,简短、精辟的课堂小结,从而打造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高效课堂。
关键词 :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21-0084-01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这门艺术的最终目的是让教学活动变得有价值、高效。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就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因此,我们应该追求用尽可能少的教学活动时间来获取最大的教学效益。下面笔者以高中政治《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为例,立足教师本身,谈谈如何打造高效课堂。
一、有效的教学设计才能催生高效课堂
笔者认为,要达到课堂教学的高效,教师在课前就应根据教学任务与内容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为课堂制定目标蓝图。因为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教师可以对课堂的教学环节、基本过程有个总体的把握,可以根据教学任务的需要和学生的特点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创设良好的、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环境,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做到运筹帷幄。例如,在《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的教学中,在精心钻研课本知识与结构的基础上,课堂设计以下环节:第一步,播放《感动中国》的视频,然后提问学生:他们幸福吗?为什么他们是幸福的?第二步,要求学生谈谈感动的原因。第三步,要求学生说一说:作为当代中学生,你打算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由此,通过层层深入,扣人心弦的教学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并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从而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探究问题的能力,为打造高效课堂提供保障。
二、良好的开端是开启高效课堂的金钥匙
魏书生老师说过,“良好的开端像一根磁铁,能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能给学生以启迪,给学生奋进,开启智慧的大门,使学生以最饱满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例如,在教学《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时,笔者是这样设计的:超越梦想,十年后的我们都在做什么?顿时,学生们叽叽喳喳地聊了起来,每位学生都自豪地说出了十年后的自己,笔者则对他们的梦想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与赞扬,同时,还让学生明白十年后的我们是今天的我们的理想。通过这样的导入,如一串金钥匙打开了学生心灵的窗户,吸引着他们的注意力和求知欲望,从而达到课堂学习的最佳状态,为打造高效课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引用名言警句是高效课堂的催化剂
政治是一门培养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学科,思想教育性很强。要达到高效课堂教学,名言警句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它在政治教学中发挥着励志、明理﹑感悟的作用,是高效课堂的催化剂。名言警句是古今中外的思想家、教育家等著名人物对人生的真知灼见,用他们用心血凝成的一句句发人深思的妙语,有其深邃的哲理性、丰富的内涵,是人类的生命财富,更是人类的无价之宝,因而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哲理性,又能让课堂富有哲理。例如,在教学《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一个人应怎样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笔者展示了如下名言警句,让学生在众多熟悉而富有哲理的名言中理解知识,为打造高效课堂注入活力:
我活着,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多帮助人民做点儿好事,就是我最大的快乐和幸福。
——雷锋
谁要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永远是一个奴隶。——歌德
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亚里士多德
人生如同故事。重要的并不在有多长,而是在有多好。——塞涅卡
人生的价值是由自己决定的。——卢梭
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了什么,而不应该看他取得了什么。——爱因斯坦
通过名言警句展示,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深刻地认识到一个人要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懂得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也让学生更加坚定地懂得今天的努力学习是明天实现理想的必由之路。
四、简短、精辟的课堂小结是高效课堂的升华
简短、精辟的课堂小结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归纳知识点,抓住重点,能够理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又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还能升华知识与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感到“言已尽而意无穷”。例如,在《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中,笔者是这样小结的:同学们,人生短暂,每个人都希望在自己的人生中能有所作为,使自己活得有意义,但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这就需要我们像雷锋同志那样,珍惜青春,热爱劳动,勇于奉献,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的服务中去,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励自我中走向成功,从而实现人生的理想,创造美好的未来……顿时,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